返回第四百五十三章谈心  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不得不说,那小子还真是个天才,尤其是在诗词之道上,若是参加明经科举,求个功名也不一定。”
    
    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考试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考试的科目一般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六科。
    
    其中秀才科被时人称为“尤异之科”,它是唐代六门常科中最早设立、历史最为悠久、法定地位最为崇高的科目。
    
    但因为秀才科的难度太大,要求极高,所以应试者寥寥无几,唐高宗永徽年间就被废除了。
    
    剩下的五门科目里,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参加这两科考试的考生也是最多的。
    
    明经科主要考四书五经以及诗词歌赋,所以做得一手好诗词,是极有可能独占魁首的。
    
    唐初期,明经科高于进士科,但是到唐中期以后,进士科的地位开始高于明经科。
    
    由于人们越来越推崇进士,就连唐代着名诗人盂郊,在四十六岁进士及第后,满心欢喜、意气风发地写下了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借此诗来表现自己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以及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以前历代的选人制度相比,通过科举制选拔人才无疑是一大进步。
    
    这为唐朝的政治、经济、化等的发展网罗了诸多人才。
    
    但是,随着唐朝政治的不断更替变化,科举制所发挥的作用也受到了影响,产生了一些弊端。
    
    如唐代科举中试不仅名额少,在制度上存在明显缺陷,考试的程序也不够完善。
    
    到了中晚唐时期,科举逐渐演变成世族门阀维持自己门第的手段,在科举过程中出现了贿赂、舞弊等腐败现象。
    
    考生不惜弄虚作假、贿赂考官,使得中举者的能力和素质大幅度下降,而许多真正的有识之才、名人、杰士却遭受排挤。
    
    杨帆制定的科举制度改革,能够极大的减小这种机率的发生,这也是为什么李二这么重视的原因。
    
    对于李二的话,李君羡不可置否。
    
    当然,也是由于杨帆的诗词之道确实有一手。
    
    直到李二问话,李君羡才轻声将杨帆作的白莲和青玉桉元夕呤了出来。
    
    只是经过一晚,这两首词已在长安城里传播开来。
    
    由此可见,杨帆的才确实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李二陛下跟着默念一遍,连连点头,赞道:“词为诗之余,次子能将词写到这般返璞归真的境界,很是难得了,另一首白莲也是写给高阳那丫头的?”
    
    李君羡犹豫了一下,说道:“呃,好像不是那首词也是坊间争议最大的,便是这一首词。”
    
    李二陛下奇道:“有何争议?”
    
    “大家都说这是一首表达爱意的词,虽然高阳公主殿下说是忠义侯为她写的,但这词好像与长乐公主有关!”
    
    李二陛下头脑有点懵:“那小子不是高阳公主的夫婿么,居然写暖昧的诗词给长乐公主,成何体统。”
    
    李君羡将杨帆当时的情况叙述一遍。
    
    李二陛下眼珠子都瞪圆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