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四十五章温水煮蛤蟆  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sp;  
    杨帆也偷偷松了一口气,这位士林的大儒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孔颖达并不是那种只会死读书的榆木脑袋,只要孔颖达不明着反对,这就不是什么事儿。
    
    于是杨帆笑着说道:“孔老,本官并非否定儒家的治国理念,而是觉得不应该否定其他的思想。”
    
    “法学能够让社会更安定,农学能够让百姓吃饱穿暖,不管是什么学说,存在即合理,我们何不取其长处为大唐繁荣昌盛做贡献?”
    
    孔颖达默然了!
    
    作为真正的大儒,完美的儒家继承人,其实他很明白。
    
    如今儒家思想的局限性有多么狭隘,这完全是配合统治者巩固统治根基在真正的儒家思想上阉割而来的产物。
    
    若没有墨家制造和改良的武器,大唐的兵卒也不可能有所向披靡的兵锋。
    
    若没有农家的兢兢业业,百姓又怎能吃饱穿暖
    
    谁敢否定其他学说的功用!
    
    一时间,整个会议室内鸦雀无声。
    
    最后,还是李义府首先开口说道:“自秦以来虽然各家学说逐渐退出了读书人的视野,但不可否认,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各家学说,因此尚书大人此方桉义府绝对支持。”
    
    此言一出,在座的众人也开始出言支持。
    
    既然孔颖达这个儒家代表人物都没有明确表达反对,其他的人更没有理由反驳。
    
    更何况,最后还要呈报李二陛下审核,也轮不到他们去操心。
    
    当然,最苦逼的莫过于长孙冲了,对杨帆的每次刁难都被风清云澹的化为无形,直让他气的牙痒痒。
    
    最难的一关已经通过,杨帆一股豪情壮志从胸膛之间陡然升起,颇有指点江山之感。
    
    环视一周后,更是底气十足的再次问道:“诸位请再仔细翻阅手中的科举考试手册,若还有不解之处,亦或有何建议,都可提出来,本官当场解答。”
    
    这种平等交流的方式让众人觉得很新奇,李义府仔细看了一阵,发问道:“尚书大人,这份科举考试手册条理分明,布置严谨,方方面面几乎面面俱到,下官佩服,只是下官有一点有些不解,请大人解惑。”
    
    “这份科举考试手册里说明,以后科举考试将整个科举过程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唯有考取好名次,才有资格进行下一个阶段的考试,这符合择优而取,属下觉得很合理。”
    
    “但是如此细分,也说明此次科举考试需要经过几轮的选拔,这就需要极为细致的组织策划以及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
    
    “以在下估计,至少需要四、五个月的时间进行选拔,可现在距春闱考试只有两个来月,时间显然已经来不及,不知该如何操作,以应对今年春闱科举考试?”
    
    没想到李义府居然能一眼看透其中的关键,真想给他竖个大拇指。
    
    这家伙以后能够当上宰相,才能果然是杠杠的。
    
    只是简单的看了看内容,便能指出此次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一环节,不愧于思维敏捷的年轻才俊。
    
    要说此次科举改革还是有些急促的。
    
    毕竟,教育还未普及,想要在此次的科举考试中选到优秀的寒门学子,几乎是不可能。
    
    之所以强行上马,也是杨帆的无奈之举。
    
    李二陛下急于进行科举改革,想以此来笼络天下寒门人才为已所用,这是科举改革的初衷。
    
    但是,一个完善的科举考试,除了要有上面政策的支持,还需要有底蕴。
    
    而这个底蕴就是读书人的数量,如今大唐读书人数量稀少,寒门学子更是少的可怜。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