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三十七章算计  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p;   
    杨帆有心算无心的情况下,几大世家却毫无知情。
    
    在几大世家商议之后,各世家就开始在长安城周边乃至整个大唐范围内大量收购各种原材料以及纸笔墨砚等东西。
    
    以至于收购的价格比原先卖出去的还要溢价半成有余。
    
    各大世家为了确保这些东西不被朝廷收购,甚至动用了许多不耻的手段。
    
    不惜威胁恫吓一些世家和商贾配合他们。
    
    以至于市场上流通的各种学习用品价格直接达到了顶点,让所有的读书人怨声载道。
    
    就在世家进行各种阻挠的时候,朝廷这边也开始有了动作。
    
    印刷四书五经以及杨氏启蒙学和杨氏算学的任务全部由杨帆负责。
    
    而这些任务杨帆则交给了王玄策在秘密进行。
    
    毕竟,杨帆还是觉得骏扬坊是最安全的,因为那里的人员流动很少。
    
    特别是关键的步骤,如活字印刷的字模,以及印刷成品。
    
    杨帆直接让那些工人吃住都在工坊内,以防止泄露出去。
    
    所以,在活字印刷术这种开挂的印拓工艺下,各种书籍刊印的速度直接起飞。
    
    王玄策按照杨帆的吩咐,将工人分成三班倒,日夜不停歇的印刷。
    
    一天便印制出将近5000本书籍,随着熟练度越来越高,产量也越来越大。
    
    才几天功夫,便印制出了近五万本科举用书。
    
    如果世家的人知道,定然会惊掉了下巴。
    
    如今是贞观十二年,整个大唐的人口有三百多万户,人口总数在三千万左右,这是官府在册的。
    
    虽然有很多没有登记,属于黑户,人口总数顶天也只有四千多万。
    
    这些人当中,识字的人很少,读书人就更少了!
    
    按照一百人里面有一个读书人的比例来计算,整个大唐的读书人也就四十万左右。
    
    未考取功名的也就几万人,加上一些启蒙孩童,最多也就30万人。
    
    按照每人一套的数量来计算,也只需要三十万套书籍就足够前期的需求。
    
    如今以骏扬坊的印刷数量,只需要一个月就能满足。
    
    当然,三十万套,杨帆计算了一下,一个月半的时间,绝对能够满足天下的需求。
    
    况且,三十万套的数量,是以大唐读书人最大的需求量来计算的,实际上的需求,应该远低于这个数字。
    
    于是,半个月后,第一批科举用书和学习用品便在长安城以及周边陆续售卖。
    
    如果按照正常情况,所有人都可以到各地的售卖点购买到书籍。
    
    当然,这是从理论上来说。
    
    若是不读书的人或者别有用心的人去购买,那就有些紧张。
    
    为了保证寒门学子能够买到科举用书,新闻司出台规定。
    
    但凡购买书籍之人,都需要登记在册,购买过一套之后,三个月之内不可购买第二套。
    
    这也是新闻司怕有人恶意购买书籍而想出来的解决办法。
    
    毕竟,这些书籍都是由朝廷“补贴”印刷的。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