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二章 封赏的争论  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sp; 
    正在建设的大明宫其实也大量使用水泥,这些水泥路的好处,李世民怎能不知道?
    
    但是为何没敢提出把官道改建成水泥路的想法呢?
    
    实力不允许。
    
    据说那条才几十里的水泥路就花费了几十万贯,如此大的负担国库根本就承受不起。
    
    在大唐各地的官道都铺上水泥路,即使把他内裤档掉也筹不到这么多钱。
    
    更何况,帝国内要用钱的地方很多,不管是天灾还是其他的基础建设,都需要很大一笔开支。
    
    即使今年骏扬坊上缴的税赋多了一些,分摊到整个帝国,也只是杯水车薪罢了。
    
    大唐是踩着隋朝的尸体建立起来的。
    
    隋帝是多么的雄才大略,李二当然有研究,到现在他也不敢说远超前朝鼎盛时期。
    
    那为何到了隋炀帝手中,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就把江山给彻底搞垮了?
    
    三征高句丽的失败,固然是原因之一。
    
    但是在李世民看来,隋朝的灭亡,主要是隋炀帝迈的步子太大了。
    
    大业元年,隋炀帝杨广就下令营建东都,每月征集几百万民夫,虽然一年多就完成了这项浩大的工程,但各种生产就耽误了。
    
    紧接着,隋炀帝又下令修建运河以及各种宫殿。
    
    特别是修建大运河,又一次动用了几百万的民夫,历时五年,这才动了帝国的根本。
    
    要知道,整个隋朝的人口有三千多万,征调去修运河的民夫就多达几百万。
    
    满打满算,除去妇女、儿童以及老弱病残,隋朝的成年男性最多只有一千万不到。
    
    一下子抽调这么多成年劳动力好几年,当然会伤国本。
    
    这些工程工期长,再加上一层一层压迫,累死的民夫无以计数。
    
    如此恶性循环,田地无人耕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后来再加上三征高丽的失败,算是灭掉了隋朝最后一口气。
    
    所以大唐建国以来,李二对于大规模的征调民夫,都是非常慎重的。
    
    即使征召府兵都有严格的规定,都是按照先取多丁的原则。
    
    自然而然,全国修建水泥路的想法,李世民就只敢在梦里面想一想。
    
    如今李承乾居然提出这样一个方桉,简直就是自取灭亡,根本不可行。
    
    在全国修建水泥路,所动用民夫和钱财必定是一个天数字。
    
    假如真敢如此,不用外面敌人的入侵,大唐就会自己爆发内乱,成为一副民不聊生的场景。
    
    还以为儿子没有考虑周全,李世民便语重心长的说道:““乾儿,这个水泥路的方桉,父皇自然知道是个好东西,但是好东西做起来,不一定就有好的结果。”
    
    “国家的治理,不能盲目的去看一面,而要周全的考虑。”
    
    “前隋的大运河也是利国利民的工程,不仅沟通了南北,让人员物资流通也变得更方便,但却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因此,只要涉及民生,一定要慎之又慎。”
    
    长孙无忌也是被吓出了一身冷汗,赶紧出言劝道:“是啊殿下,如今大唐的人口以及财富虽然有所增加,可四夷虎视眈眈。”
    
    “连年的征战,使大唐连前朝鼎盛时期还有些不如,如果贸然行事定会惹出乱子。”
    
    “刚刚殿下说修水泥路有很多好处微臣也是认同的,但说能够为百姓谋福利这个微臣就不认同了。”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