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81 奇袭开始重兵压境日老巢……  亮剑之老子是孔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r/>    即便是旁观者清的傅宜生,也没能在第一时间判断出八路军的意图所在。
    原因是很实在的。
    大同离西北军区的八路军部队尚且还有很远。
    即便是八路军的这支快速反应部队,想要迅速的突进过去,恐怕也需要不少时间。
    另外,从八路军的西北军区到日军要塞大同,这中间还有大大小小上百个防区,沿途更有鬼子设下的简直数不清的军事防线。
    整个大同的外围就像是被洋葱包裹了一层又一层。
    而大同的位置则是处在整个洋葱的葱心区域。
    所以小鬼子一开始并没有慌。
    至少没有因为大本营老巢即将被端而慌张。
    直到……
    八路军的装甲兵和坦克部队一路进攻,势如破竹,简直摧枯拉朽,根本没有任何的日伪军防线可以阻挡片刻。
    一来,日军压根没有想过,晋北的八路军部队能够组建这么一支拥有相当数量的装甲兵和坦克的快速反应部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没有料到,八路军的装甲车和坦克的进攻力会如此强悍,甚至还配属了大量的跟进火炮。
    从这方面来讲,铁三角的装甲兵部队的战斗力,火力,是远胜过鬼子常规的轻、中型装甲兵部队的。
    二来,眼下整个晋北包括太行根据地区域,各方的战斗早就彻底乱成了一锅粥。
    尤其是围绕着太行根据地区域,第一军与八路军129师为主的部队的交锋,已经进行到节骨眼儿上。
    眼瞅着就要分出胜负。
    再加上以晋北的120师为主的八路军部队,同样在四面开花的交战,让整个晋北的日伪军都陷入焦头烂额的防御之中。
    就连35路军也蠢蠢欲动,负责晋北到内蒙一带的驻蒙军部队也只得不断的抽调兵力,加强军事封锁线的防御,提防35路军的进攻。
    换句话说,此时从八路军西北军区通往大同沿线,虽然有日军相当多的军事封锁线,但各处封锁线基本上都处于兵力不足的状态,而且精锐并不算多。
    而李云龙和孔捷的这一仗打的就是个石破天惊!
    暗中潜伏等待的快速反应部队突然爆发,以相当明确的进攻方向,直挺挺的朝着大同突进过去。
    装甲车和坦克部队作为无往不利的尖刀,轻轻松松的将日军沿途的防线如同切豆腐一般,直接割裂。
    突破口一旦打开之后,沿途立马就有散布在各处的主力作战部队,迅速的配合着增援过来,巩固,并进一步扩大突破口,彻底的占领日军的封锁线。
    然后再以彻底拿下的日军封锁线的防御工事作为阵地,阻击其他方面增援过来的日伪军。
    非常简单的模式,但就是这么实用。
    以装甲兵部队强行突破,然后打开突破口之后迅速的占领、巩固并扩大突破口,然后继续向下一日军封锁线冲击。
    短短几个小时之后,当天傍晚时分。
    日军原本拱卫在大同外线的层层封锁线,被连续突破三十多道。
    当天傍晚,天色已经稍稍昏暗时。
    李云龙和孔捷率领的快速反应部队已经乘坐各式战车,抵达大同外线,并且向大同驻扎的日伪守军部队发起进攻。
    直到此时,各方势力这才意识到,天似乎要被八路军捅下一个窟窿来了。
    整个打成一锅粥的晋北乃至太行根据地,甚至是内蒙地区的战场交杂一片之际。
    八路军这才穷途匕现,暴露出最终的意图。
    ——直指大同!
    而在太行地区,就在前两日,日军方面还做出判断,认为八路军要釜底抽薪,正在暗中调动兵力,企图大举进攻36师团的老巢黎城。
    】
    日军也是急眼了,从各方面抽调兵力向黎城云集。
    铁三角的将士们在丁伟的统一指挥下,正在想办法吃掉包围圈内的第26师团的第11联队,以及两路骑兵部队。
    386旅其余主力作战部队,同时趁机向日军方面发动大反攻,并且完成了与冀中部队的军事联动。
    冀南的八路军部队同样趁机向日军发难,牵制了相当的日军兵力。
    接着不止是八路军,与铁三角部队关系较为密切的一些晋绥军、蒋军部队同样跳出来,趁机落井下石,痛打日军这条落水狗。
    就是在如此空前的大混乱的局面下。
    图穷匕见的八路军将真正的杀招直指大同。
    终于意识到八路军的真实意图的日军,陷入莫大的惊骇之中。
    他们认为八路军疯了,这种孤执一注的打法简直像是在拼命。
    这与往年八路军部队执行的游击战术,避免与日军正面交锋的作战风格截然不同。
    驻蒙军司令部。
    鬼子司令官得知消息,已经在大同城外发起进攻的八路军番号为雁北支队。
    这一消息让这老鬼子愣了愣,随即心底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