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巨大成功  国潮198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sp;  并且不出意外,他们派出的厨师,像江大春,还有点心组长许春燕,也在这些节目中大放异彩。

    而且他们还借助登上电视媒体的机会,成功为收看节目的日本观众,成功科普了真正的中餐理念,宣传了宫廷菜文化。

    他们让日本观众们知道了,真正的中华料理,并没有天津饭、干烧虾仁、麻婆茄子这类日本人耳熟能详的菜色。

    而中餐的口味也不是甜口、勾芡、胡椒粉这么简单的。

    甚至就连一些普通食物的叫法,中日两国也大不相同。

    像日语里“馄饨”一词,指的其实是乌冬面,“馒头”一词,指的是包子。

    而日语里的“烧饼”其实是煎饼一类的东西。

    反过来在正宗的中餐里,这些词汇都有特定的食物相对应,我们的食物种类远比日本人所知道的要丰富太多了。

    当然,既然是节目,炫技当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否则你再能说,也没人会认真对待的,只会认为你吹牛。

    说起来,其实是挺有意思的,因为这个环节,坛宫的厨师才真正做到了对于日本人的轻松拿捏。

    像面点组的许春燕,压根就没施展什么真本事,只做了点京城常见的面点,就把现场的嘉宾给折服了。

    因为她随手做出的面点种类太多了,老面馒头,银丝卷,葱油饼,糖三角,炸三角,麻将花卷、萝卜丝饼、枣儿窝窝、火烧、烧饼、螺丝转儿、苏叶饽饽,大相径庭,味道绝妙。

    还全都是日本人没见过的,也没吃过的。

    但最惊艳的还是她做出的一盘足够七八个人吃饱的肉馅大懒龙。

    因为她真的用食物做出了一条龙的逼真形态。

    这还不算,江大春的素烧排骨也一样的惊艳。

    因为既然是素烧,江大春的烧排骨自然是没用一点荤腥。

    那是他跟素材刘的老师傅学的变味技巧,用的材料都是素的,连汤都是用素顶汤,但味道却能接近肉食,而且形态特别逼真。

    别说肉丝的肌理了,就连骨头都用“卷签”做了出来。

    日本人哪儿见过这样神乎其神的烹饪手艺啊?

    中餐厨师居然不用肉就能造出肉菜来!

    哪怕是眼见为实,都不免许多日本人开始怀疑自己是在做白日梦了。

    以至于有人不能相信,都打电话去电视台,痛骂TBS无底线,配合坛宫饭庄愚弄民众。

    但要说最讨巧的还是戴红的一道菜——炸菊花。

    这一道能让宁卫民后庭一紧,打心里感到很邪恶的菜色,在电视屏幕上一经播出就引起日本人广泛的兴趣和无数关注。

    因为以日本人的审美,虽然很爱菊花,但以他们的饮食局限性,却从没想到过这种花卉也能吃,而且味道还不错。

    尤其这道菜做起来也很简单有趣。

    说白了,其实就是把菊花裹上面糊,油炸,最后淋上果酱,就成为了一道甜品。

    不过假如就这样的话,倒也不够如此轰动,关键是戴红还加了点拔丝技巧的运用在其中。

    她先做好了一个糖花篮,把炸好的菊花放在花篮上。

    然后调好的用于拔丝的糖都放在了一个铁盘上。

    这时再把铁盘举起倒扣,让糖丝自然从上至下的垂下。

    此时再轻轻挥动铁盘,那连绵不绝的糖丝也随之挥洒。

    洋洋洒洒,如白絮飞舞,如大雪纷飞……

    片刻后,那一层层细如发丝的糖丝,便都叠加在炸好的菊花上,摞起老高。

    美极了,也妙极了,让现场举座皆惊。

    就这样,坛宫厨师在电视上扬名的几道菜一夜间都成了广为人知的华夏美食。

    不但坛宫饭庄因此在日本火上加火,每天对于来坛宫的食客都能卖出好几百道“网红菜”。

    那几个但凡上过节目的坛宫厨师,也都被日本民众奉为“中华料理大师”,不少报纸和杂志都向他们发出了专访的邀请。

    更关键的是由于这些媒体传播出去的影响力。

    让宁卫民感到惊喜的是,一个新造词语开始在日本的媒体上出现——“正宗中华料理”(ガチ中華)。

    所谓“正宗中华料理”,就是指餐食没有针对日本人的口味进行调整的中餐馆。

    看过节目的观众,都明白了一点,他们吃的中华料理都是改良日本菜。

    而坛宫饭庄的的餐食与他们国内味道几乎一模一样。

    并没有因为日本人的习惯,而在口味上进行任何的改变。

    所以要品尝真正的中餐,曾经华夏皇室专享的御膳,在日本就只有一家中餐厅能满足大家的需求,那就是——坛宫饭庄。

    毋庸置疑,这个现象当然代表着的真正地道的中餐已经“强势”出海,

    正宗中餐正一反常态,打破了日本市场的现状,以更多元的面貌立足于日本。

    所以就冲这个概念能够深入人心,获得日本民众的认可。

    哪怕不考虑自己从中收获的商业收益,宁卫民也觉得自己这次把《红楼梦》剧组请到日本来算是作对了,也太值了。

    是的,他由衷的感激《红楼梦》剧组的每一个人,感谢早已故去的曹先生。

    他非常清楚,是多彩且灿烂的华夏文化给了他折服人心的利器,让他能够如此顺畅的在海外攻城略地。

    身为一个华夏人,真好。<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