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现场音乐响起。
开头就是古筝加竹笛的演奏。
“有意思啊,王洛这小子竟然还用上了民乐,陈老,你见过这种情况吗?”
刘华把头琛到陈老面前问道。
“没有,咱们的民乐都是用在戏曲上面的,曾经也有人打算把民乐融入进来,但没有成功,所以到目前为止全都是西洋乐器,王洛不是说要开创一个华夏风的流派嘛,咱们拭目以待。”
陈老摇了摇头说道,眼睛却紧盯着舞台。
随着音乐渐进,王洛出场。
“哇。”
全场顿时沸腾。
就连三位导师也震惊得看着台上的人,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是王洛吗?这是王洛吗?太美了,太美了。”
丁玉洁简直是不敢置信自己的眼睛,双手紧握着,大声地吆喝着。
因为台上的王洛穿着的是华衣霓裳,扮演的是京剧里边的正旦花衫,那妆容,如果不是主持人说是王洛的话,真的能被大家认为是一位京剧大家。
一颦一笑,甩袖,小碎步,妥妥的名家范。
这是王洛在这几天里跟着戏曲班子的旦角扮演者学来的,本身就是那几个动作,并不是太难,行头也是借的戏班子的。
为了感谢王洛给戏班子创作的那八部现代京剧系列,杨家班拿出了最好,最珍贵的,祖传的戏服,头冠借给了王洛,来达到最美的舞台效果。
古人对衣着颜色有严格的等级区分,色彩艳丽、制作考究的衣服,多是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才子佳人等有身份的人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穿着的。
而戏曲演员们在旧时属下九流身份,被称为戏子,他们在戏中扮演的也恰恰是那些与自己现实身份相差悬殊的角色。
当一场戏将要开演时,演员们会暂时脱下平日里颜色单一、素面无纹的布衣,穿戴好一身与角色相称的行头后,才能在胡琴锣鼓声中登台表演……这些象征着戏曲中角色与身份的戏服,把演员们装扮成了只能以“唱念做打”形式短暂表现在戏台上的“上层人”,暂时超越他们的现实身份,以愉观众之耳目,博观众之喝彩。
当鼓息曲终人散后,演员们又脱下光鲜亮丽的戏服,换上布衣,回归他们各自的现实生活中去了。
穿戏服不像我们日常穿衣那么简单随意。
戏服不分冬夏,不管三九或三伏,演员表演就得穿上它。为防止汗水浸湿戏服,演员必须事先穿上白色的衬服,衬服的主要功能是吸附汗水,所以又称水衣。
戏服穿着前需确保干净整洁,穿好后不能随便倚、坐,以防褶皱。换下的戏服,必须叠放整齐,入箱或悬挂。
总之,戏服既要穿,还得养,需要演员们的精心呵护,才能使他们身着戏服时得心应手,把表演艺术发挥到最好。
戏服并不是简简单单穿在演员身上,就能把角色的艺术感染力表达出来。穿上龙袍,那一举一动就得像皇帝,穿上战袍、插上铠旗,那一招一式就要像武将。这演什么像什么,动作举止间的功夫,便是唱念做打的“做”,是做功。髯口有理、甩、弹……,翎子有摆、甩、旋……,水袖有抖、抛、掷、绕、翻……,“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服很漂亮,戏曲很精彩,观众的喝彩与掌声,那都是戏曲演员们在台下苦练功夫换来的。
像杨家班这样的专业京剧班子,对自己的行头,规矩是很重视的,戏服不轻易外借,哪怕再好的关系也不轻易外借,外人也不能轻易穿,所以王洛能接到戏服算是很大面子了。
大袖甩开以后,王洛随意地转了几圈。
就这一套动作,顿时震惊了现场不少爱好京剧的票友。
紧接着大家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给王洛最热烈的掌声。
“这,这简直,唉,我无话可说,我无话可说,太完美了,太完美了,厉害,没想到啊,没想到。”
陈老这么大年纪都不能自持,也跟着大家站了起来,震惊得都说不出话来了。
“那一年的雪花飘落梅花开枝头,那一年的华清池旁留下太多愁,不要说谁是谁非感情错与对
只想梦里与你一起再醉一回。。。。。。魂断红颜。”
王洛那熟悉,磁性的嗓子开了口。
当“魂断红颜”四个字刚唱完,随着一声尖锐的竹笛过后,高潮部分,也就是《新贵妃醉酒》惊艳人的地方来了。
“爱恨就在一瞬间,举杯对月情似天,爱恨两茫茫,问君何时恋,菊花台倒影明月,谁知吾爱心中寒,醉在君王怀,梦回大唐爱。”
京剧旦角女生从王洛的嘴里发出来。
刚刚因为王洛的男扮女装被震惊过后刚刚平复了心情,坐下的观众,又一次站了起来。
“反串,反串,不但外表反串,连声音也反串,这种表演形式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有老票友知道这是京剧里的反串,大声地,激动地对周边的人说着。
为什么老票友这么激动呢,这是有原因的。
华夏古代戏曲演出是有女演员的,从戏曲产生的时候就有,只是相对较少,在古代由于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性又不宜抛头露面,所以才给人一种古代没有女演员的假象。
明末清初的陈圆圆就是唱昆曲的,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昆曲演员。在古代很多青楼里,那些女人大多数都是唱戏的。
当然也不是说古代女演员大多数是jn,只是古代女演员本来就少,而jn大多数又是唱戏的,所以也就有了这么一层意思。
实际上,在宋代戏曲形成初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