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5章 奔袭  犁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太武二年,八月十日,晨旦。
    此时燕山地区天色暗晦,阴云遮蔽着朝日,给这里更添几分阴郁。
    太史慈带着自己的一队突骑和一支步兵营一起拔寨出发。
    自前日到了蓟县后,太史慈就觉得这路越发难走了。
    尽管泰山军在稳定河北后,就开始修建道路,但因为人力和优先级的原因,幽州,尤其是蓟县以东的道路并没有修那么快。
    这就造成了,太史慈等人这一路是吃了不少黄沙。
    直到昨天他们在潞县外驻扎后,整个人才焕然一新。
    说到这里,太史慈越发觉得那个潞县令常林是个人才。据说此人之前是在石邑做县令的,后面在分田中违背了上意,非说什么石邑的问题不是没田种,而是没人来种。
    然后这人就被调到了潞县,从冀州被贬到幽州,那肯定算是贬了。
    不过,太史慈倒是觉得这人反而运道来了。
    因为这璐县就处在蓟县到卢龙塞的中间。
    从蓟县到卢龙塞,一路上有璐县、无终、徐无三座中转县。
    可以说,征辽的千军万马都是从这三地而过,然后到达卢龙塞集结。
    换言之,王上也会从这三个地方经过,而这就是太史慈说常林的运道所在。
    就太史慈所见的,这一路招待供军做的最好的,最细节的就是常林。
    以泰山军军制而言,在内线行军中,枢密院会提前照发沿路各县准备薪柴、营帐、盐水,以供沿路泰山军补充。
    可以说,泰山军能做到日行四十里,其中一半的功劳就是靠着这样的沿路补充。
    但同样的事,不同的人做起来却是天差地别。
    而太史慈就能看出常林是那种能办事的。
    且不说寻常人被贬到边塞地区,心里得有几分怨怼吧。但人家常林却甘之若素,照样悉心办事。
    而且人家办事还特别妥帖。
    比如单说这热水提供就是一例。
    此前太史慈他们走广阳道的时候,沿路驿站也是提供各种所需,但东西却差强人意。
    但这热水却偏偏没有。
    倒不是人家不悉心用事,而是这热水放久了也会凉。
    你到了兵站,人家热水就是凉的,而且你再烧,有没有那么庞大的薪柴都是一回事。
    所以太史慈他们也就只能接受了,喝点凉白开也就得了。
    但直到他们来了潞县,他们却有力热水。这下子太史慈好奇了,就问兵站的小吏,然后人家就说,县君早就在五里外的地方开始安排人报送。
    一旦看见征辽大军上来,立马飞报回来。
    这事难吗?可以说太简单了。
    但偏偏沿线那么多县却无一例这样做的,这就是用心不用心的差距。
    而王上是什么人?他来了这一路,看到的不比他太史慈更多?
    像常林这样的干吏可不就要被王上赏识了吗?
    想到这里,安坐马上的太史慈不由回头看向后面的潞县,心里有点酸。
    哎,怕下一次见到那常林,人家都已经飞黄腾达了。
    也不知道我太史慈的际遇在哪里!
    当太史慈回头看的时候,他边上的关兴以为有什么情况,忙问:
    “子义,是遇到什么事了吗?”
    太史慈转过头,眯着眼看着关兴这个小子,看他都将环首刀给拔出来了,再也忍不住调笑道:
    “安心,别弄得自己和一个嫩雏一样。这一点你得和伱兄学一学,不是你兄我自夸,别说在这里,就是在那万人厮杀的战场上,我也当闲庭信步。”
    看着关兴这个嫩雏满脸崇拜的看着自己,太史慈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但谁知道关兴当时就说了一句话:
    “那兄长与我义父谁最风范?”
    这下子太史慈憋了一口气,不愿意理这个小子了。
    这个时候,太史慈也想到了此前关羽将他喊过去的场景了。
    自济南大战结束后,太史慈就改隶到了左军元帅部编制下,而且受关羽赏识,直接拔擢到了突骑队将一职,这在泰山军系统中已经是中级军吏了。
    太史慈对关羽当然是感激的,因为他知道自己过去的履历,是非常影响他提拔的。
    因为太史慈不仅是汉军降兵出身,更重要的是,当年在中人亭战场上,他太史慈是杀了长吏反正的。
    杀自己领将,这在哪个军队都是犯忌讳的事情。
    所以,太史慈相当清楚,关羽对他的知遇之恩。
    但就在太史慈在左军系统悉心用命的时候,关羽将他喊了过去。
    当时关羽就对太史慈说了这样一句话:
    “今王上用兵辽东,求猛将,此难得之时,正是你自显之时。”
    然后太史慈就晕乎乎的被选入了征辽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