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接头  谍战沪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1936年,12月23日,沪上。
    夜色中的沪上风采依旧,她像一位优雅的女士,穿着华丽的旗袍,优雅安静的坐在窗前,静静的看着窗外的沉浮。
    法租界一处老旧公寓中。
    徐怀站在镜子前,身上穿着一件灰色长衫棉衣。
    对着镜子,他拿出雪花膏伴着灰尘在脸上、脖颈涂抹上一圈。
    白皙的脸庞瞬间变得灰暗油腻,带上假牙套,冷峻的脸也变得圆融了几分,佝偻着身子走了几步,看着镜子中面目全非的自己,徐怀满意的点点头。
    摸出腰间的驳壳枪,利落的检查子弹,压下保险。
    驳壳枪也叫毛瑟手枪或者快慢机、匣子炮,设计精巧,使用安全,威力巨大。
    不过缺点也显而易见,枪口跳动幅度大,射击精度不好控制。
    不过这种手枪黑市上随处可见,不易排查,徐怀特意从黑市搞了一把。
    收拾完毕,凝视了一圈房间,郑重拿起桌上的《申报》,开门下楼。
    他今天要去接头。
    《申报》报纸五花八门的信息中,夹杂着一则毫不起眼的寻人启事。
    “国华兄,弟国章,今日已抵沪,望海楼浊酒一杯,敬待一叙。”
    落款时间是12月22日,昨天。
    “国华”、“国章”自然是假名,一个代号罢了,望海楼也是个虚构地址,这就是一则召唤接头的信息,在寻人启事登出的第二天,在约定的时间、地点见面。
    暮色中,徐怀走在街头,眼神坚定从容,脚步不急不缓,似乎有一个声音心底呼唤着他,让他内心一路狂奔。
    因为接下来见到的这个人对他特别重要,因为这二年里,他可以拥抱,可以笑谈的,全都是敌人。
    接头的指令是组织上同时发给他们两人的,现在,对方一定在约定的地方等着他,而且和他一样,等了两年。
    清冷的街头,一辆黄包车夫无聊的渡着步子。
    看到徐怀招手,黄包车夫利索的调转车头,迎了上来。
    车夫三四十岁模样,皮肤粗糙,脖子系着一条灰不溜秋的毛巾。
    大冷的天气里只穿着一件灰色破烂的短衣,黝黑的脸上透着一丝疲倦。
    “同安里。”
    “好嘞,您坐好。”
    男人似乎不善言辞,僵硬的笑了笑,招呼徐怀上车,快速起步。
    同安里是法租界的一条老旧胡同,清河酒坊就在这条胡同巷子里,典型的贫民窟,属于力夫的天堂,这里鱼龙混杂,是接头的好地方。
    半个小时过去,车夫缓缓将车停在一处灯火通明、喧嚣热闹的巷口,笑道:“到了,您慢走!”
    徐怀下车,摸出一张两角面值的法币,转身就走。
    车夫收起笑脸,徐徐消失在街头。
    “清河酒坊”灯光通明,人声鼎沸。
    三三两两的酒客坐的到处都是,划拳的,吹牛的,比比皆是,端着酒壶的小二穿梭在人群中间,热情吆喝招呼,谁也不会关注徐怀这个路过的不速之客。
    徐怀没有直接进店,像个过路人一样晃悠悠走过,眼睛观察着周围的一切风吹草动。
    有人喊道:“小二,来壶酒。”
    “来了,酒来了。”
    一声吆喝传入徐怀耳中,让他胆颤心惊。
    这个带着东北口音的声音他太熟悉了,行动科一组的同事刘辉,平时大咧咧的。
    “呼呼呼”
    徐怀压下心底的惊异,慢慢走着,不动神色的观察店内的酒客。
    果然,左侧九点钟方向正坐着一个他认识的人,他的同事,沪上区行动队一组组长胡大海。
    胡大海面相和善,长着一副憨厚相,衣着朴素,走在街上,要是不开口,你会下意识的以为是哪里来的乡巴佬。
    可实际上,此人却是沪上区站长周正龙手下最得力的干将,是个及其善于伪装,工于心计、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徐怀僵硬的转过头,脸色阴晴不定。
    胡大海是这么知道接头地点的呢?
    组织上一定出了叛徒。
    那今天的接头?
    陷阱?
    徐怀浑身一颤,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压低帽檐,疾步通过。
    这时从巷道暗处出来两人,看见徐怀,厉声问道:“鬼鬼祟祟,干什么的?”
    徐怀毫不迟疑,拔枪就打。
    “砰”
    “砰”
    两人应声倒地。
    枪声响起,听见远处传来急促的奔跑声,徐怀不敢上前检查,快速闪入暗巷中。
    酒馆中,一个中年男人坐在昏暗的角落,一杯浊酒,伴着一叠花生米,吃的有滋有味,桌角还放着一份《申报》。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