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诏书,一旦到了吕宋,杀还是不杀都是问题。
杀的话,林阿凤手下那六七千人的招安的海寇,就会变成吕宋的内乱,甚至波及大明海疆。
不杀的话,违抗朝廷明旨,那是和大明决裂,完全依靠大明才能实现统治的总督府,立刻就会被泰西的红毛番给打的满地找牙,倾覆就在一瞬间。
万士和说这是祸患的根源,绝对不是在危言耸听,因为动乱一定会发生。
林阿凤又不是不听话,被招安后,也是兢兢业业,而殷正茂对林阿凤的节制也是十分有效的,林阿凤手下的庶弁将,基层军官全都是殷正茂、张元勋、邓子龙带领的客兵充任。
“万太宰这话说的在理。”谭纶对万士和的说法很是认同。
谭纶、戚继光、俞大猷作为当年的抗倭名将,清楚的知道,万士和这话是基于历史教训而言,当年王本固擅自逮捕汪直,酿成了什么样的祸患。
汪直的海寇一家独大,盘踞在萨摩州,彻底堵死了倭国对大明海疆的影响力,汪直一死,倭寇就像是出笼的恶犬一样。
因为汪直的死,代表着大明彻底失去了对海疆的控制。
海瑞带着一些玩味的表情说道:“这俗话说得好,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这坊间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金花银,这话是说,再清廉的知府,做三年也能捞十万金花银。”
“这王本固官至吏部尚书,素有廉洁之美名,倒是可以查一查,是不是真的清廉。”
海瑞直接把王本固当成了反贪指标来看待了,因为他觉得这本奏疏上的没有道理,吕宋远在万里之外,王本固是怎么搞清楚吕宋的情况,并且上奏言事儿?
杨博致仕归乡后,对朝中之事不闻不问,朝廷再次知道杨博消息,还是杨博病逝家中。
葛守礼摇头说道:“这要是查出什么来,也办不了不是?”
大明之前不反贪,既往不咎是一条政治默认的规则,王本固就是贪得再多,也不能查办不是?
海瑞则是笑着说道:“他为什么可以上书言事?因为他是正二品致仕的缙绅,他为何要上这本杀林阿凤的奏疏,这总是可以查一查。”
“如此。”葛守礼了然。
什么时候既往可以追究?当他不收手依旧收钱办事的时候,过去的旧账就要拉清单处置了。
张居正继续主持廷议,这一次是任命使者前往琉球,封尚久为王,助琉球国王平倭。
尚久不是王世子,朝廷不想册封,拖了五年之久,但现在问题是,大明鞭长莫及,利用助琉球平倭之事,扩大大明在琉球的影响力,才是正途。
三娘子入京了,这是她第三次朝贡,在会同馆驿下榻之后,她休息了一日,就迫不及待的请见了鸿胪寺卿陈学会。
“妹妹的事儿,给陈冬卿惹了不少的麻烦。”互相见礼之后,三娘子首先道歉,她把妹妹送给陈学会是为了建立一个沟通的渠道,为自己入朝做筹备。
这也是张四维兵行险着的原因之一,因为羊毛生意兹事体大,大明金国方面已经不满足跟西北晋党沟通,而是想要跟朝廷直接沟通,这个妹妹其实和当初俺答汗的孙子逃入大明是一样的,都是在制造沟通渠道。
但是三娘子这个妹妹逃回去了,搞得陈学会非常被动。
“她一个妇道人家,朝廷倾轧激烈,她怕了也是正常的。”陈学会端坐,笑着说道。
三娘子的妹妹是陈学会的外室,现在是陈学会的妾室,所以三娘子和陈学会是姻亲的关系,陈学会本来打算避嫌,三娘子作为大明册封的忠顺夫人也有资格直接面对礼部尚书马自强。
可是张居正在廷议里,仍然让陈学会去接待,这就是一种保护。
“陈冬卿,乃是大丈夫也。”三娘子由衷的说道。
陈学会有些疑惑的看着三娘子,这一句显得没头没尾。
三娘子十分郑重的说道:“我还以为妹妹命不久矣,直到昨日妹妹到会同馆驿寻我,所以才说陈冬卿是大丈夫。”
三娘子对自己妹妹回到大明持有悲观的态度,她把妹妹送回京师,其实已经做好了自己妹妹死于非命查无此人的准备,大明读书人之狠辣,三娘子见识过很多次,为了争权夺利,为了权力的倾轧,什么做不出来?
三娘子的妹妹已经成为了陈学会继续升转的阻力,那么为了消除阻力,死,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
“忠顺夫人谬赞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既然入了我的家门,自然是归我看顾。”陈学会这才明白,感情自己在这位大姨子心里,就是这种杀人灭口的小人。
三娘子妹妹逃跑的事,最后被朝廷定性为回乡省亲,回来之后,他的问题就不是那么严重了。
因为朝廷的风力舆论,现在还是集中在了王崇古这个族党叛徒的身上,特别是王崇古要因功入阁了,王崇古更加处于风口浪尖之上了,陈学会的问题,倒是没人关注了。
毕竟人带着孩子,回来了。
若是三娘子的妹妹不回来,或者回不来,陈学会才是麻烦缠身。
陈学会不由的想起了汪道昆,汪道昆在松江府主持清丈之事,惹了一身骚,某日汪道昆早上醒来,忽然看到了身边多了个女人,很快这件事就被御史听闻,汪道昆被弹劾强淫民妇,最后这件事的处置是汪道昆纳了这个民妇为妾。
汪道昆也没拿这个妾室如何,在清丈斗争结束之后,这妾室也活的好好的。
大明的读书人是阴毒的、是心狠手辣的,这不是三娘子的刻板印象,而是实情。
“俺答汗请金印之事,朝廷绝不可能准许。”陈学会和三娘子叙旧之后,阐明了自己的态度。
“大明朝廷不准,俺答汗还是要去的。”三娘子十分肯定的说道:“这是他第四次前往西宁了,嘉靖三十七年、三十八年、隆庆二年,俺答汗多次从河套南下,相继击破了亦不剌部、卜儿孩部等,大明朝廷想拦,是拦不住的。”
俺答汗四次征伐青海、两次攻伐瓦剌,武功赫赫,如果不是河西走廊在中间拦了那么一下,青海、河套会连为一体,成为大明西北的心腹大患。
“这就是大明不给金印的缘故,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