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五十九章 关键路口  国潮198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一位二胡演奏家注意到了她。
    并且经过私下联络找到了她,邀请她参加自己剧团的演出。
    于是张嫱终于有了在sx第一次参加正式演出的机会。
    初次登上剧场舞台的她被音乐和灯光所倾倒,她载歌载舞,又唱又跳。
    就连头一次用麦克风,都让她极为兴奋。
    但可惜的是,第一场演出尽管获得了热烈的掌声,但仍有不同的声音响起。
    有观众找到了主办方,点名说不喜欢张嫱的表演,希望她下一场别再登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这样,张嫱在后续的几站中,一直没能再拥有表演的机会,这让她备受打击。
    回到京城之后,小姑娘甚至都不想出门见人了,着实萎靡了一阵子。
    后来还多亏了母亲所在乐团的同事们指点,张嫱才搞懂了她屡屡遭遇挫折的原因。
    那些专门搞音乐的叔叔阿姨都是这么说的,“哎呀,丫头,你唱的这些歌儿太流行了,大多数人哪儿接受的了啊?尤其是小地方的,非得被你吓着不可。像你这种唱法,只能去南方的一些音乐茶座里唱歌。因为那边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接受外来文化比较多,只有那里的年轻人,才能接受伱这种唱法……”
    要去南方吗?
    张嫱还真的动了这个心思,只是她也知道,这件事实在不切实际。
    且不说她还只是个高中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法彻底离开学校。
    就是她的妈妈再开明,无论在奇装异服还是另类歌唱风格上再怎么支持她。
    也不会放心让她长期离家,独自一人,去那么远的地方的。
    那该怎么办?
    难道京城就没有一方小小的舞台能够承载自己的梦想,任自己痛快的歌唱吗?
    不,还有的。
    马克西姆餐厅不也是像外国酒吧一样的地方吗?
    要不然怎么会有“七合板”乐队那样的前卫演出?
    除夕的这一天的年夜饭,张嫱终于下了一个决定。
    她在餐桌上开口母亲寻求帮助,希望妈妈能帮她联系一下马克西姆餐厅的负责人,看看她是否能在那里登台表演。
    还不光是年轻人对未来充满迷茫,中年人也是一样。
    这个除夕,来自美影厂的动画导演戴铁郎也没能够回沪海过春节。
    而是在京城的旅馆里焦急的等待有关他的动画片《黑猫警长》的一个重要消息。
    临近中午,制片主任终于回来了,带回来的消息让人松了一口气——“绿灯”通过。
    只是制片主任郁郁寡欢的表情,不见丝毫喜气,仍然让戴铁郎感受到了这件事里另有文章。
    关上门一问才知道,果不其然,原来已经制作完成的五集《黑猫警长》是有条件获得放行的。
    美影厂暂时没有可能再继续制作像《黑猫警长》这样的动画片了。
    “为什么啊?”戴铁郎不可思议的询问。“这片子所有人看过,反响不都很好吗?尤其是孩子,没有不喜欢的……”
    “不是的,争议还是挺大的。有些专家对这样一种风格,这样一种形式,就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他们觉得过于商业化。”
    “商业化?我们追求的本来就是商业化啊。难道日本的《铁臂阿童木》和《森林大帝》不商业化吗?我们的目的不就是要弥补国内多集动画片的空白吗?”
    “日本是日本,咱们是咱们,我也解释了。可专家的意思,我们还是应该保持自己的民族风格,多拍水墨动画片这种强烈艺术风格的短片,才能在国外获奖。”
    “这是什么话?他们难道看不到我们和人家的差距吗?我们要再不拍一些能让孩子感兴趣,产生共鸣的多集动画片,今后电视上就全是外国人的动画片了。不行,我得找他们好好谈谈。”
    “别别,老戴,你可别冲动。这已经是我们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你要太计较,弄不好咱们的一切成果就得付之东流。说真的,其实许多意见我都不想告诉你,就是怕你气坏了。像有人就提出,子弹怎么可能转着弯去击中一只耳呢?还有人批评咱们这部动画片过于血腥,情节故弄玄虚,给孩子的是一种荒诞教育。甚至还有人提出,咱们没有民族化。应该在黑猫警长坐的那个摩托上面贴一条龙……”
    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戴铁郎不禁痛心疾首,“哎,故步自封啊!这也太不重视外部环境的变化了。咱们美影厂一年只有四百分钟的产量,还得拍艺术化的东西,今后可怎么跟人家去争啊!”
    “那就不是你我能考虑的事儿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啊。”
    制片主任拍拍戴铁郎的肩膀,又看了看表,“老戴,咱们还是说点实际的吧。任务既然完成,咱们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一起去火车站,看看能不能搞到明天回家的车票……”
    有人感受到桎梏,对此无能为力,然而有人却拼尽全力的要挣脱桎梏。
    1983年,从仪器厂破格调入儿童文学出版社的郑元洁,哪怕处处磕碰,但始终也没放弃追求按劳分配的可能,没有放弃把写作商业化的目标。
    为此,他竟异想天开的想办一本不登别人的作品,只登他一个人的作品的杂志。
    他认为必须如此,才能显现出他真正的价值来,拿到原本应属于他的稿酬。
    才能使他刚刚学步的儿子,搬出楼道内处处是“滋滋”冒气高压锅的筒子楼。<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