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大明特别讲出身,官场最为明显,举人、三甲同进士出身,二甲进士出身,前三甲都有不同的职业天花板,出身就是门槛。
而门槛这个东西,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一刀切。
你考上了就是考上了,考不上,满腹经...
“报??”一名斥候急匆匆地闯入李承业的营帐,跪地禀报,“大人,敌军动向有变!王世杰残部已与那支神秘军队汇合,人数增至七千余人。他们正沿着南诏旧道北上,目标似乎直指鹰嘴峡!”
李承业神色一凛,随即下令:“传令各部,立即进入战备状态。另派三路斥候,分左、中、右三翼前出探查,务必掌握敌军具体行进路线。”
“是!”亲兵应声而出。
陈文远站在一旁,眉头紧锁:“大人,这支神秘军队到底是谁?为何会突然出现在边境?而且行动如此诡秘,似乎并不急于进攻。”
李承业沉吟片刻,缓缓道:“若我所料不差,这支军队极有可能并非来自西南,而是另有来头。”
“另有来头?”陈文远一怔。
“不错。”李承业目光深沉,“王世杰虽为叛将,但他并无能力单独组织起这样一支精锐部队。更何况……”他顿了顿,语气凝重,“他们的战术风格,不像寻常边军,倒更像是京城禁军的训练方式。”
陈文远脸色骤变:“您的意思是……朝廷有人暗中支持王世杰?”
李承业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案上的密信,再次细细阅览。周世昌在信中提及朝中局势愈发紧张,李承恩等人已经串联更多官员,甚至暗中联系东宫旧部,意图借此次西南战局发难。
他心中隐隐生出一个猜测,但尚未有确凿证据。
“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先稳住前线。”李承业收起信件,站起身来,“你立刻带人前往鹰嘴峡,亲自督战。我会随后赶到。”
“属下遵命!”陈文远抱拳领命,转身离去。
夜色渐深,风声呼啸,仿佛预示着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与此同时,京城御书房内,朱弘历依旧端坐于案前,手中握着一封奏章。
“陛下。”陆天明轻声道,“李承恩的弹劾已然呈递,若再不表态,恐怕会引起朝野震动。”
朱弘历淡淡一笑:“朕知道他在等什么。”
“陛下是说……”
“李承恩不过是试探罢了。”朱弘历缓缓起身,走到窗前,“真正想动的人,还没出手。”
陆天明心头一震:“陛下怀疑……太子?”
朱弘历没有回答,只是望着远处的紫禁城灯火,眼神幽深。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太监匆匆走入殿中,跪地禀报:“陛下,大理寺卿李承恩联合十三位阁臣,拟联名上奏,要求彻查西南军情泄露一事,并请求罢免李承业节度使之职!”
陆天明脸色微变:“陛下,此事若处理不慎,恐怕会引发更大的风波。”
朱弘历却神色淡然:“让他们继续闹吧。朕自有安排。”
陆天明还想说什么,却被朱弘历抬手制止。
“朕要的,不是一场风平浪静的朝堂。”朱弘历声音低沉,“而是一场真正的风暴。”
夜风拂过窗棂,烛火摇曳,映照着他深邃的面容。
而在千里之外的云南府,李承业已率军启程,奔赴鹰嘴峡。
大军浩浩荡荡,旌旗猎猎,沿途百姓纷纷跪拜送行。李承业身披战甲,骑在一匹黑色骏马之上,目光坚毅,望向远方的群山。
“大人。”陈文远策马靠近,低声问道,“您真的相信陛下会出手相助吗?”
李承业嘴角微扬:“陛下从不打无把握之仗。他若不动手,说明时机未到;一旦动手,便是雷霆万钧。”
陈文远闻言,心中顿时安定几分。
数日后,大军抵达鹰嘴峡外的高地。此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正是扼守南诏旧道的最佳位置。
“传令下去。”李承业下令,“立即修筑防御工事,封锁所有可能的退路。王世杰若想反扑,我们必须让他插翅难飞。”
“是!”众将齐声应命。
然而,就在大军刚刚安营扎寨之际,一名斥候匆匆赶来,满脸焦急。
“大人!”他单膝跪地,喘息道,“属下刚刚在边境发现一支神秘军队,人数约五千,装备精良,疑似为王世杰残部。但他们并未进攻,而是……似乎在等待什么。”
李承业眉头微皱:“等待什么?”
“属下不清楚。”斥候摇头,“但他们行动诡异,似乎另有目的。”
“看来……真正的对手终于现身了。”李承业眼神微冷,随即下令,“加强警戒,派出更多斥候,务必摸清敌军动向。”
夜色降临,营地内篝火点点,士兵们枕戈待旦,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而在不远处的一座山头,一名身穿黑袍的男子静静站立,遥望着李承业的大营。
“李承业果然来了。”他低声喃喃,随即转身对身旁之人说道,“传令下去,按照计划行事。”
“是,先生。”身旁之人恭敬应命,随即悄然离去。
翌日清晨,一封来自京城的密信再次送达李承业手中。
信中写道:
“李大人,朝中形势愈发紧张。李承恩等人已开始串联更多官员,甚至暗中联系东宫旧部,试图借此次西南战局发难。另有一事需告知:陛下近日召见兵部尚书,似有意调整边疆布防。望大人谨慎行事,切勿轻举妄动。”
落款依旧是周世昌。
李承业读罢,脸色愈发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