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二十九章 中盛良薯仓廪实,九边风雨岁时丰  朕真的不务正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所以大明定要防微杜渐。”冯保通过数本奏疏,解释清楚了原因后,将奏疏放回了四海总督府那一个书柜的长崎架上。

    不用问丰臣秀吉,冯保都知道,丰臣秀吉真的办不了,连遏制其规模继续扩大都做不到。

    其实冯保看来,根本原因就是大明改变了国策,开海之后,倭国这种局面就是必然,即便是没有极乐教,也会有别的邪祟作乱,这是一个必然的局面。

    大明完全放弃了柔远人的路线,换成了拳脚相加;大明是个吞金兽需要太多的白银;大明要开发南洋,需要太多太多的力役。

    大明伸展了躯体,翻了个身,倭国就在大明翻身的过程中,被碾的七零八落,倭国、安南、东吁,都是如此。

    没有国,哪来的家?同样,没有千千万万个万家灯火、岁月安好,又哪来的国呢?

    把国家这两个字,把集体和个人,拆分开来,搞对立的人,是又蠢又坏,最起码根本没读过矛盾说、公私论。

    “那就严防死守吧,询问丰臣秀吉需不需要大明驻军,不能这样下去了。”朱翊钧知道困难,但剿灭打击,让其规模不至于外溢到大明,这很重要。

    “陛下,陕甘总督石星言到了。”一个小黄门走了进来,俯首说道。

    石星言,是今年皇帝要接见的外官,石星言不得不回京了,他跟皇帝意见相左,再不回来见见皇帝,怕是要被革罢了。

    “罪臣石星言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石星言规规矩矩的行礼,五拜三叩首,不敢有一点点的不恭敬。

    朱翊钧笑着说道:“石总督此言差矣,你讲的有道理,这是责难陈善,朕恨不得天下群臣都能责难陈善,何罪之有?免礼,坐下说话。”

    朱翊钧还年轻,他还能听得进去反对的意见。

    “朕听说,甘肃此次旱灾,未曾有饥荒出现,这是何故?”朱翊钧坐直了身子,问起了甘肃的情况。

    陕甘绥大旱,陕西饿死了千余人,绥远能计算的也有数百人之多,唯独甘肃没有奏闻饥馑事,要么是甘肃欺君,要么是甘肃有自己的办法。

    “陛下,臣完全凭此物抗旱。”石星言让人拿来了一筐土豆,个头不大,奇形怪状。

    朱翊钧一把抓了三个在手里,眉头紧蹙的说道:“就土豆就行了吗?”

    “陛下,这是中盛良薯,臣种了263万亩,皆为薄田,每亩田收2000斤,干重400斤,比小麦收的还要多,故此灾不能害。”石星言赶紧汇报了下今年甘肃抗旱情况。

    甘肃小麦受灾,亩产不过86斤,若不是这263万亩土豆田,恐怕自杀的就是石星言了。

    甘肃育种的方向,是沈一贯找到的,中盛速生杨是甘肃呈送的第一个祥瑞,而中盛良薯是第二个祥瑞。

    “石爱卿,朕是个农户,朕操持农桑之事,你可知道?”朱翊钧拿着手里三个沾着土的土豆,看着石星言问道。

    如果石星言欺君,到这一步,他还有回头路可言,老老实实承认自己瞒报,还能活命。

    “陛下亲事农桑,乃国朝一等幸事,以臣西北观之,农学院、宝歧司才是新政第一功,其余皆为次等,臣知陛下关切农事,也曾研读《农学》十二目六十卷,算是农学子弟。”石星言不仅不肯回头,还以农学子弟自居。

    石星言再拜,拿出了一本奏疏,俯首说道:“臣从西北带回来了一万斤中盛良薯,就是给陛下验看。”

    骗皇帝有一万种办法,石星言没有必要带着物证给皇帝。

    石星言是来邀功的,不是来请陛下砍头的。最新网址:m.bayizww.com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