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五十九章 陛下,他们在耍你啊!陛下!  朕真的不务正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沈鲤都不知道陛下从哪里学到的词,抛开事实不谈,这六个字一出现,沈鲤觉得自己血压都高了许多。

    对于礼部而言,最害怕的就是世风日下、礼崩乐坏这八个字了,抛开事实不谈,虚妄叙事,便是对礼法最可怕的武器。

    “那要是满朝文武皆是务虚之风,恐怕…”沈鲤连连摇头说道:“那礼部尚书该下诏狱坐罪论斩,礼部上下已经无法正常履行自己的职能了,道德的确不值钱,但没有道德,国将不国。”

    道德崇高治不了国,道德也不值钱,但没有,天下万事败坏。

    “陛下,万宗伯曾言,欲灭一族之根基,断男儿之脊骨,夺丈夫之胆魄;复丧女子之贞,泯妇人之慈柔,风气既颓,世道既倾。”

    沈鲤面色有些难看的说道:“万宗伯交给臣的礼部,是一个昂扬向上的风力舆论场,若是真的变成了陛下所言的抛开事实不谈,风力舆论皆是务虚之风,臣请陛下将臣斩首示众,臣实国朝之名教罪人。”

    “现在的风力舆论朕觉得很好,大宗伯劳苦功高。”朱翊钧对沈鲤是非常满意的,至少他真的把笔正们送去好好种地了,还设置了足够的考成法,去考成他们种地的结果,坚决维护国朝风力舆论不至败坏。

    万士和的确说过这句话,当初无限自由派假托泰西自由之城,虚构其事,完全歪曲了自由的定义,将享受权利,剥离责任视为理所当然,最终被林辅成、李贽为首的有限自由派彻底击败。

    泰西自由之城是个粪坑,大明船队抵达之后,发现压根就不是什么自由之城,叫魔窟还差不多。

    无限自由派,如果任由其发展的话,恐怕会变成了今日倭国极乐教的样子。

    “陛下臣有一事。”沈鲤说完之后,非但没有归班,反而拿出了一本奏疏,呈送到了御前,沈鲤本就是阁臣,不存在有人不让他上奏的可能,可见这本奏疏,是有些问题的。

    整本奏疏,就一件事,以事实为中心,构建大明赢学。

    大明军入朝,大明要赢而且真的赢了,大明还要宣传这些胜利,而不是任由这些胜利,被史书简单的三两句话给概括了,这样赢的太少了,只有军事胜利。

    这不是沈鲤一个人的想法,而是礼部的部议决策,礼部的意思非常明确。

    大明不仅要军事胜利,还要政治胜利,更要文化胜利。

    大明缺少赢学,这是礼部观察到蛮夷常胜赢学之后,得到的结论,既然赢了,就要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宣传。

    沈鲤见陛下已经看完了奏疏,立刻俯首说道:“臣以为,此次入朝抗倭的六胜,以及对马岛大捷、长门大捷、京都大捷,都值得大书特书,臣结合前线塘报,和礼部诸多官员,编写了《大明军东征记》,以东征九胜为纲,将战场的种种细节,都写在了书里。”

    “另外遴选受赏将士136人,以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为名,将军兵英勇作战,详细记录其中,编写成书《东征英豪录》三卷,臣请刊刻天下!”

    “蛮夷善常胜,若是日后春秋论断,臣恐怕这些蛮夷胡说八道,不知道的还以为倭国赢了呢,所以要有东征记和英豪录两书。”

    朱翊钧眼前一亮,笑着说道:“呈上来,快呈上来。”

    书早就准备好了,这是礼部一直在做的事儿,从平壤大捷之后,就一直在做,甚至礼部还把书发到了前线,给戚继光看过,请前线军兵对一些细节做了更正后,才呈送御前。

    《东征记》附录了《京都条约》的全文,礼部甚至逐字逐句做了注释,不仅解释其中内容,还解释为何要这么做,这么做的意义何在,方便理解,并且对京都条约进行定性。

    倭寇不入寇朝鲜,不会有这份条约,大明是吊民伐罪,是王者之师。

    朱翊钧翻到了英豪录,英豪录里没有将帅,都是把总及以下,主要以军兵为主,不仅仅是大明京营锐卒,还有辽东军,朝鲜军,比如李舜臣就在其中,位居七十二地煞。

    李舜臣还是很能打的,但他进入战场是在忠州之战后,所以,以战功论,李舜臣就只能排在七十二地煞了。

    俗文俗字,而不是文言文,叙事风格颇为有趣,并不枯燥,比如赵吉那一页,开头就是,赵吉赵老七,本来是一个普通的菜农。

    都是挑选的出身较低的人为榜样,将帅们的事迹主要记录在了东征记中,英豪录则是记录战场英豪的传奇故事。

    朱翊钧就看了两页点头说道:“书,朕留着慢慢看,三经厂刊刻吧,一如《卫生与预防简易方》,各官署发良印本,售卖以廉印本为主。”

    “那么,话本、唱段、戏文,都准备了吗?”

    礼部专门为穷民苦力出身的军兵著书立传,这本身就已经代表礼部的立场了,书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蛮夷常胜赢学,的确有点棘手,礼部研究来研究去,决定构建事实为基础的大明赢学,用魔法去对付魔法。

    礼部之所以敢这个时候宣布获胜,还是因为长门大捷,大明军击退了毛利辉元的誓死反扑,大局已定,已经没有变数了。

    朱翊钧认可礼部的主张,并且不仅要著书立传,还要写成话本,传遍大江南北。

    “已经在筹备了。”沈鲤笑着说道。

    朱翊钧不住的点头说道:“那就好,尽快。”

    两任礼部尚书,都有点像国初的胡濙胡忠安,都是面面俱到,万士和与沈鲤接力,构建了万历维新后的国朝礼法,这是塑造共识,是万历维新的大功臣。

    “臣遵旨。”沈鲤见陛下朱批用印,才松了口气,他看了眼张居正才归班落座。

    王崇古察觉到了异常,他看到了这意味深长的一眼,还看出了张居正有点心虚,到了文华殿上的老狐狸,各个都是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王崇古能看出来,完全是因为做了太多年的对手。

    显然,这三卷东征记,三卷英豪录里面添了私货!

    王崇古本来想站起来说,陛下,他们在耍你啊!陛下!

    但王崇古转念一想,立刻坐稳,当没看见,这么明显的破绽,恐怕贸然进攻会得不偿失,这么多年,王崇古吃了太多的亏了。

    张居正看着王崇古欲言又止的模样,笑了笑,他的确添加了点私货,他在里面添加了很多的恩情叙事,大概就是:大明军能够获得如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