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二十四章 日后的大明,不感谢陛下  朕真的不务正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nbsp;  总督徐渭、市舶司市舶使孙弘毅、长崎都司指挥使李诚立、市舶司提举太监王朝、巡按御史罗应和等人到港口迎接了高启愚。
    长崎总督府占地一百八十亩,而在总督府外还有三千亩地的官舍,履行总督府的职能,在三千亩官舍之外,则是围二十里有余的联排大房,这是汉人活动区域,有砖石城墙、有护城河还有大缓坡以及城墙延伸出不规则的犄角建立的臼炮位。
    在城墙外,本来应该是倭人活动的区域,但这些年长崎总督府的倭人在逐渐减少,汉人的疆界已经逐渐扩展到了整个九州岛的范围。
    倭奴和倭女这些人矿,是倭国重要的矿产之一。
    “倭国的局势如何?”高启愚询问着总督徐渭,倭国的近况。
    徐渭面色凝重的说道:“对马岛的快速陷落,让倭国上下陷入了恐慌之中,粮荒和粮价飞涨已经成为了倭国头等难题,因为囤粮的人越来越多,倭人都惊恐大明军会继续进攻,囤粮应对就成了所有人的选择。”
    “便是在广岛这个滨海城池,已经开始饿死人,抢劫粮行已经爆发了数次,但粮行也没有粮食。”
    “织田信长颁布了固守令,打算顽抗到底。”
    高启愚惊讶的说道:“他打算,顽抗到底?”
    孙克毅解释道:“这也是倭国大名们的共识,忽必烈两次进攻倭国都折戟沉沙,如果主战场发生在倭国本土,他们认为可以倭国获胜。”
    “大明需要完全依赖长途跋涉的补给,天高水长,很容易被倭国狙击漫长的补给线,给大明军带来后勤上的困扰。”
    “同时,倭国的山城也是他们的信心根本,倭国的山城和朝鲜临时营造的山城完全不同,有些山城,已经修建了数百年,道路曲折,而且防御更加严密,大明赖以破城的火炮受限于运输和后勤,无法在倭国本土发挥威能。”
    “而且,倭国大名们认为,大明军进攻不会过于迅猛,大明处于急变之世,各种内部的问题,需要戚继光回去镇守,戚继光离开大明已经两年时间,再不回去,皇帝的权威,会受到挑战。”
    这是倭国大名们准备固守的三个原因,天高水长、主场地利以及京营不能久战。
    “额,这些倭人,怎么如此喜欢以己度人,他们这边喜欢下克上,就觉得陛下也完全依赖于戚继光的个人威信吗?”高启愚愕然,连连摇头说道。
    在倭人看来,戚继光离开的时间太久了,三年就是极限,时间再久,大明内部的反贼们,恐怕就会又生出别样的心思来。
    这显然是把倭国那套幕府将军和天皇的关系套用在了大明身上。
    “不是,倭国很多大名们都觉得,是张居正和戚继光联手架空了陛下,现在的一切决策,都是张居正和戚继光挟天子以令诸侯做的。”徐渭面色有些古怪的说道。
    这种想法,可不止在倭国,甚至在大明也有很多人如此相信,徐渭和孙克毅,其实也被问到过。
    “简直是,胡说八道。”高启愚五味陈杂,脸上写满了一言难尽,和陛下一比,戚继光和张居正都属于极端保守派了!
    陛下可是少壮派的头儿!多少少壮派,都嫌朝中那些明公,年纪太大,前怕狼后怕虎,做事瞻前顾后。
    第三卷斗争卷可是陛下写的,张居正一直在阻拦。
    高启愚从不觉得戚继光离开京师,影响了皇帝的威信,相反,大明京堂百官,都在期盼着戚继光能早点回去。
    戚继光在,好歹还能劝劝陛下,不要动不动就想着要掀桌子!桌子在那儿放着好好的,大家都在桌上吃饭,有什么事儿,好说好商量,一言不合掀桌子算怎么回事儿?
    “但有一点是对的,咱们国内的反贼,可不少。”巡按御史罗应和补充说道。
    高启愚也颇为认同的说道:“这倒是真的。”
    这是共识,陛下做事从来没那么轻松简单,各种阳奉阴违,不在少数,有的时候也会把陛下给惹恼。
    “除了粮价之外,最可怕的就是极乐教的蔓延了。”徐渭的面色甚至有些心有余悸,他连连摇头说道:“一群疯子。”
    “还是我来说吧。”巡按御史罗应和说起了倭国的极乐教传播速度的可怕。
    极乐教这种邪祟总是趁着人心动荡的时候,肆意生长,而且因为战争的缘故,倭国的衙门,根本没有能力去修剪它的枝丫,整个生长过程,充满了无序和杂乱,各种恶性事件在倭国各地快速发生。
    大明主导的东亚贸易体系已经形成,因为种种原因,倭国成为了边缘经济体,这导致倭国的经济模式是依附性发展,即其港口城镇,完全会成为原料出口与极其初级加工中心。
    这种单一经济结构,必然导致人口畸形聚集。
    倭国列岛的地理限制,缺乏纵深加剧了畸形人口聚集,导致了倭国城乡人口的彻底失衡。
    倭国人逐渐发现,履行传统义务,比如婚育、比如光宗耀祖、比如成就一番事业等等的预期收益,远低于及时行乐的成本时,及时行乐,就变成了这糟透了的世界里,唯一的精神补偿。
    甚至连最基本的生物繁衍本能,都会被理性计算所消解,这给极乐教的疯狂传播,营造了绝佳的土壤。
    “弃伉俪而就游廊,非不欲婚,实聘财累万难求;黜功名而耽博戏,非不慕贵,乃科第壅滞无门;其情欲非真失,乃穷途倒悬,不得已佯作逍遥。”
    “当真是,人不婚宦,情欲失半,人不衣食,君臣道息。”罗应和啧啧称奇的说道。
    倭国消灭倭国,正在发生,而且愈演愈烈。
    罗应和列举了很多的情景。
    游廊的游女们不小心有了身孕,只会把孩子溺死在水盆里,休息几日,再次接客,有点银子,也是在纸醉金迷的烟花世界里,挥金如土,市场设计的总是那么巧妙,恰到好处的榨干你所有的钱财;
    码头的纤夫们辛苦一日,赚点银子,在游廊里不醉不归,醉生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