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73章 一方水土必然养一方人  朕真的不务正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聩,长寿帝君都逃不过这个魔咒。

    万士和看了看冯保,没看到中书舍人,才小声的说道:“陛下有官瘾!而且比臣的瘾还大,都说陛下喜好银子,根本不是,陛下这是好权。”

    “哈哈哈!”朱翊钧闻言,露出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笑容,连连摇头说道:“万老倌啊,万老倌,生病了,都不忘记编排朕。”

    万士和赶忙说道:“咦!这可不是编排,这是臣的真心话,陛下好权,在臣看来,可不是什么坏事,克终之难是懈怠,陛下好权,就不会懈怠,毕竟权力,只要稍不注意,就会从手里溜走了,得时时刻刻小心谨慎。”

    “行,朕就当大宗伯在夸朕了。”朱翊钧没有计较万士和对皇帝的解构,而且作为礼法本礼,万士和研究的其实一直是人。

    “沈鲤是可以用的,但是为人过于耿直了,不懂圆滑,陛下也多提点提点,就很趁手了。”万士和有些疲倦,眼皮也有点重。

    “朕知道了,大宗伯好好休息,朕明日再来看你。”朱翊钧放开了手,打算离开,万士和病重,继续说下去,会浪费体力。

    到这个时候,皇帝还在期盼着会有奇迹出现,毕竟之前石茂华一场重病痊愈后,又撑了一段时间。

    “陛下。”

    朱翊钧刚站起来,就听到万士和略显虚弱的声音。

    “朕在。”朱翊钧赶忙坐下往前凑了凑身子。

    “大明这大好河山啊,臣,多想再看看。”万士和略显失神的看着窗外,声音很小的说道:“陛下,臣只希望大明河山,能一直这么好下去。”

    万士和又看了眼皇帝的袖子,他一直念着的奏疏,已经递给了陛下,算是了无遗憾了。

    “好,好,大宗伯先休息,病好了…”朱翊钧话说到这儿的时候,突然停下,因为万士和的手已经滑落,眼睛已经闭上,胸膛没有了起复,结束了他位极人臣的一生。

    “大宗伯?”朱翊钧伸出了手,试探了下万士和的鼻息,坐在凳子上,有些无力,就这么愣愣的看了许久。

    万士和走了,在说完希望大明江山能一直好下去的时候。

    朱翊钧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他有点不能接受,又伸出手试了试,才确定了这个事实,良久之后,才叹了口气,站起身来,对着冯保说道:“好生安葬,不得有差错。”

    “臣遵旨。”冯保赶忙俯首说道。

    神道碑铭早已写好,是礼部尚书沈鲤写的,礼部给万士和拟的谥号是忠安。

    危身奉上曰忠,虑国忘家曰忠;好和不争曰安,庄敬尽礼曰安。

    十五年正月初三皇帝下旨辍朝三日,京师不鸣钟鼓,不鸣鞭,不设仪仗,为万士和送行。

    “送万宗伯!”

    冯保甩了甩拂尘,吊着嗓子大声喊道,他带着皇帝的圣旨,在万士和出殡的这一天,替皇帝送万士和下葬西山陵园,位居谭伦之后。

    身前事,身后名,朱翊钧不会亏待万士和。

    朱翊钧很感谢万士和,十五年如一日,为各种政令寻找祖宗成法的解释,洒水洗地的功夫,极其了得,没有他万士和,万历维新,恐怕万事不和。

    “万宗伯的奏疏。”朱翊钧坐在通和宫的御书房里,认真的看完了万士和的遗言。

    万士和在人生的最后时光,思考的问题是大明在海外的开拓,需要注意的最大问题,那就是大明移民到海外的人,不可避免的会本地化。

    忠诚故国这种事,决策者,不要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是陆地开拓和海外开拓的最大不同。

    海外开拓的离心力要远大于陆地的开拓。

    这是万士和对葡萄牙、西班牙与海外殖民地的观察得到的一个结果,也是对大明历史的观察。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地,并不直接听命于国王,多数都是同盟关系,甚至有红毛番伪装成土著,袭扰红毛番的案子在发生,很多时候国王的命令并不好用,总督府有自己的利益。

    除了海外观察之外,则是历史上的经验。

    忽必烈带着汉世侯打进了哈拉和林,烧毁了所有建筑,在胡元短短百年的国祚里,从不缺少元军跑到草原上减丁的行为,比如大明每年都要做的烧荒,胡元时候就已经在做了。

    还有安南国的京人,都是自秦汉时期开始向着安南国流动的汉人,据点式的殖民,慢慢吸收当地族群,逐渐出现了城镇,建立了政体。

    但只要中原动荡,安南国的京人们,就会封锁狭小的镇南关,拒绝中原王朝的统治。

    哪怕安南有史以来,大部分的建立者都是汉人,但没有一个想要对遥远的汉唐宋明忠诚。

    这种海外领地本地化,是必然的趋势。

    军队在开拓之后会直接藩镇化,成为实质性的总督私兵;

    移民和夷人,在不断的冲突和解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最终完成国朝的构建,形成普遍共识。

    而这些普遍共识里,绝不会有对大明朝廷的忠诚。

    这些共识,一定会优先考虑本地利益,而非母国利益,毕竟生于此、长于此,资产在哪边,屁股自然坐在哪边。

    而且这些共识里,也绝对不会有对本地土著的善意,这是生存之间的矛盾,无论大明朝廷阻止与否,开拓出海的这些人,一定会对本地土著报以最大的恶意,这不是道德所能够约束的,是生存的本能。

    万士和提醒皇帝,不要对海外的领土,抱有太高的期望,以获得经济利益为主。

    如果大明腹地是四方之地,那么马六甲海峡以内的海外总督府就是六合之地,这是大明的核心利益,是大明触手可及的地方,对于六合之外的八荒之地,就没有必要过分的执着得失了。

    一方水土必然养一方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朱翊钧思考了许久,觉得万士和说得有理,这其实也是殷正茂、张元勋这些总督们的担心,他们不惜重金,修皇帝的巨大雕像,就是为了让侨民永远记得,自己从何处来。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