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56章 大明军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么?  朕真的不务正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而行动。

    很多时候,敌人明明已经看穿了他的动机,但就是拿他没有任何办法,东南倭寇、土蛮汗、俺答汗都是如此的绝望,每每打到这个时候,都会内心深处升起绝望来,不如直接投降算了。

    戚继光之所以能够如此的闲庭若步,当然和背靠一个强横的大明有关,但在大明虚弱的时候,嘉靖中晚期时,戚继光也表现出过自己的勇猛,甚至在万历初年,拿下大宁卫后,他要激进的继续进攻,因为戚继光也担心,那一次是不是仅有的一次出塞作战。

    “倭寇昨日交还了七名墩台远侯,还有二十七名墩台远侯发展的线人。”王如龙汇报了昨日的情况,大明派出的墩台远侯,被倭寇给抓了七个,昨天送还了大明军。

    王如龙继续说道:“这些线人大多数都是墩台远侯策反的在朝、在倭汉人,比如这个线人头子,郭国安,是福建人,在嘉靖三十八年入倭经商,后来改了个倭国的名字汾阳光禹,郭国安在朝鲜泗川,准备秘密配合大明军攻占泗川的行动,被倭人发现,抓捕。”

    “我不是很明白,倭寇为什么要把抓到的墩台远侯送回来?”李佑恭作为提督内臣,提出了自己的不解,他满脸问号。

    其实得知这些墩台远侯被捕之后,李佑恭已经做好了他们牺牲的准备,但倭寇的反应,有点微妙了。

    “因为他们是大明人。”戚继光回答了这个问题,他看着李佑恭的不明白的样子,继续说道:“大明是天朝上国,不是在战场上,杀死大明人是一件泼天的大事。”

    “我们现在在和倭寇打仗,对吧,是在打仗吧。”李佑恭还是不明白,这是打仗,不是儿戏,抓到了敌人的斥候,哪有原原本本送回来的道理,大明抓到倭寇的斥候,都是直接杀了。

    “我很难解释,但就是这样,大明是倭国需要仰视的存在,所以他们哪怕是抓了大明的斥候,也只会放了,比如匈奴人抓了汉使,也是高官厚禄、软硬兼施的希望说服他们投降。”戚继光眉头紧蹙的说道。

    这个问题,李佑恭不说,戚继光还真没有考虑过。

    梁梦龙看着李佑恭不解的神情,左右看了看,才开口说道:“陛下说,大多数时候,阶级认同大于族群认同。”

    开城中军大帐所有的将领,都齐刷刷的看向了梁梦龙。

    梁梦龙赶忙解释道:“你们不必用异样的眼神看我,这是陛下说的,陛下还说,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阶级分。”

    “倭寇里的武士、大名主们,对自己的足轻、平民,可没有什么怜悯,如果倭寇抓到了大明军的普通军兵,也会杀害,但这些墩台远侯都是陛下的亲卫,身份不同,自然要区别对待。”

    “不是这样的,若是如此,陛下不是应该更相信朝鲜王李昖的话吗?为何朝廷以大明军的塘报为准呢?”马林连连摇头说道。

    明明陛下更信任大明军,否则陛下该采信李昖那些谎话连篇的奏疏才对!

    梁梦龙看了眼戚继光,才平静的道:“因为戚帅是奉国公,比李昖尊贵的多,你父亲是马芳,大明阳城伯、讲武学堂祭酒,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马林张了张嘴,最终没有说出话来,他发现过去很多解释不清楚的事儿,在这句阶级认同大于族群认同面前,都找到了答案。

    “是第三卷斗争卷里的内容吗?”戚继光忙于战事,对这一卷的内容还没来得及看。

    梁梦龙点头说道:“是,第四节。”

    戚继光略显有些感慨的说道:“怪不得元辅百般阻挠,不肯让第三卷问世。”

    张居正连第二卷分配卷都不想让它问世,实在是惯性之下,游守礼已经拿着写好的书稿去刻印了,第三卷更是陛下写的,署名都是朱中兴,而不是张居正。

    梁梦龙继续说道:“陛下还说:阶级认同很容易向上认同,盲目的崇拜强权和更高阶层,认为强权是无所不能的,对强权和更高阶层的言论,不分是非黑白的盲目跟随。”

    “大抵而言,就是一个丫鬟,不可怜自己,反而去可怜锦衣玉食的主子,更有甚者,连丫鬟都不是。”

    “毕竟这些丫鬟心疼主子,真的能拿到了银子,可是这连丫鬟都不是,就有点古怪了。”

    戚继光沉默了片刻说道:“日后军中就以第三卷代称吧,这个打完仗,回京后再做宣讲,暂时不要在军中宣讲这些。”

    这东西有点危险,戚继光得亲自看完研读,再判断是否要公开讲授,第一卷和第二卷都没有太大的问题,唯独这第三卷,看起来是有些过分的。

    梁梦龙总结性的说道:“奴性越重,对待同类就会越发残忍,同样,对待同类越残忍的蛮夷,奴性就越重,倭寇把俘虏的墩台远侯送回来,就理所当然了。”

    “朝鲜废王李昖要求提供一些物品供生活需要。”陈大成眉头都快拧成疙瘩了,将一本奏疏放在了桌上。

    戚继光拿了起来,呆滞的说道:“他居然敢要十五个婢女、二十五个乐伎、还要羊羔酒和嫩羊肉,他怎么不把自己的肉割下来吃!”

    陈大成赶忙道:“李昖说:以前时候,他喝茶都是要四个侍女,一人等汤、一人煮茶、一人点茶、一人上茶,要十五个已经很少了,他现在都没法喝茶。”

    “这本奏疏要不要上奏京堂?”

    “自然要上奏,虽然是废王,但毕竟没有接回大明。”戚继光叹了口气,把李昖的奏疏放到了塘报里,送往了京师。

    六日后,戚继光送往京堂的奏疏,得到陛下的朱批。

    关于等到临津江结冰后,再从地面进攻仁川的打算,皇帝陛下的朱批是:以前指议定,前指犹豫不能决,则以戚帅号令为准。

    前指,就是前线指挥的将领集体共议,三个裨将,顶个诸葛亮,大将在军中有的时候是一言堂,但更多的时候,也要参详将领的意见,如果前线指挥部出现了分歧,而且无法形成决议,就以戚继光的号令为准。

    对于李昖的请求,皇帝的批复就变得有意思了起来,皇帝朱批是:令李舜臣安排废王起居。

    类似于让好汉查好汉,皇帝让朝鲜人对付朝鲜人,日后也别说大明君臣苛责了朝鲜末代君王,都是李舜臣干的!

    李舜臣之前殴打李昖,并且把李昖一条腿给打断了,伤筋动骨一百天,到现在李昖都下不了床,让李舜臣安排李昖的起居,恐怕能把李昖折磨的够呛。

    “陛下英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