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无所不能的  朕真的不务正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打法,他打算在入朝战事上好好的出点力,做点军头该做的事儿。

    大明皇帝从不插手辽东军兵的具体指挥,这给了李成梁极大的自主权。

    戚继光有戚继光的君子打法,李成梁有李成梁的流氓打法,不宣而战,不告而取,先拿下义州再说。

    陛下尚节俭,能给朝廷省点真金白银粮草,就是讨陛下欢心。

    朝中有大臣弹劾他李成梁私自行动,也无所谓,他李成梁认了这个罪名,等到打完了仗就回京领(享)罪(福)。

    “老李,你这和强淫妇人有何区别,都不问问人家朝鲜答应不答应?”侯于赵服了这个李成梁,整天琢磨这些事儿。

    “不答应,还能拦得住我?”李成梁丝毫不在意的说道。

    万历十四年正月初五,京师仍然沉浸在过年的喜气洋洋之中,对于远在朝鲜发生的事儿,歌舞升平的京师,并没有太多的感同身受,鳌山灯火就像是人们的日子一样,一年比一年的红火。

    勤政的大明皇帝,收到了更多的塘报。

    “宁远侯要不告而取,直取义州,朕认为宁远侯这行为虽然称不上君子,但绝不是小人,总归是为了更快的把倭寇赶下海。”朱翊钧拿着李成梁的奏报,询问着戚继光对奇袭义州的看法。

    戚继光站在堪舆图前,认真看了许久说道:“臣以为善,就是宁远侯恐怕又要挨骂了。”

    能打下义州是最好的,大明拥有制海权,才能更加进退有度。

    李成梁取义州的想法,其实就是想办法干特娘的一票,但这个想法和大明步步为营、尺进寸取不谋而合,入朝作战需要一个支点,而这个支点就是义州。

    “宁远侯要用多少军兵攻打义州?九连城只有两千军兵。”戚继光疑惑的问道。

    “一千。”朱翊钧快速的回答道。

    “够吗?”

    朱翊钧摇头说道:“朕也不知道,宁远侯觉得够用。”

    “宁远侯觉得够用,那就够用。”戚继光想了想,没有多嘴,大明骑营压阵,出不了大问题。

    大明骑营从辽阳至鸭绿江出海口的九连城,还有二十多天的时间,等到骑营抵达,别说一千辽东军兵,就是一百个辽东军兵去取义州,义州守军要动手,也要掂量下轻重。

    这就是李如松说的那句,绕开朝鲜王室、大臣这些肉食者,大明自己行动。

    朱翊钧本来打算给李成梁便宜行事的权力,这个权力,朱翊钧只给过殷正茂,即便是凌云翼在两广、山东、河南都没有这么大的权限,但最后被张居正给拦住了,如果真的打成了养寇自重的烂仗,再给不迟,朝廷手里总要抓几张牌,这便宜行事就是大义、名分。

    “陛下,河南完成了普查丁口,万历十三年,除贵州、云南、广西、绥远外,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完成了普查丁口。”张居正奏闻了大明另外一项重要工作,普查丁口,张居正呈送了一本奏疏。

    朱元璋治国有两件宝物,一件叫鱼鳞册,就是田土册,一件叫赋役黄册,也就是人口册。

    这两件宝物,在两百年间逐渐失效,万历元年开始清丈,一直到万历九年初步完成,在万历十一年河南才在好杀人的凌云翼手中完成清丈。

    万历十一年时候,朱翊钧拿到了第一件宝物鱼鳞册,现在,张居正把第二件宝物黄册交给了陛下。

    洪武二十六年完成了第一次赋役黄册的编纂,比洪武十四年要晚了十二年才编纂完成,这是因为洪武年间人员流动迁徙较多,给黄册的编修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洪武二十六年,大明共有1065万户,人口6054万口。

    元末明初,万象更新,胡元粗糙的统治了百年时光,再加上元末战乱,人口在洪武初定之后,开始恢复,六千万人真的不算少了。

    “万历十二年末,大司徒告诉朕,大明有1062万户,6069万口。”朱翊钧拿着张居正呈送的奏疏,吐了口浊气,说起了一个笑话。

    “严重失实,只是没有完成普查,沿用旧例而已。”张居正俯首说道。

    万历十二年末的大计,没有完成普查没有更新黄册,两百年,大明户数减少了3万,人口增加了15万。

    两百年大明人口稳定到丧心病狂的地步,人人都知道这个数据失真,人人都知道这是个糊涂账,却没有人去下功夫去查问此事。

    其实很简单,大明鱼鳞册和黄册,都是直接照着上一次的抄,甚至连增减都懒得做,比如,张雪颜就跟皇帝说:自嘉靖十一年到万历九年,禹州地方的户数量为12277,人口数量为89470,五十年的时间里,禹州地方人口数据,没有一点变化。

    连糊弄都懒得糊弄了。

    而现在,以张居正为首的万历初年内阁,带领朝臣,对这笔糊涂账进行了全面的普查。

    在万历十三年年末,完成了最终的审计。

    “万历十三年末,大司徒、元辅现在告诉朕,大明有2126万户,13367万余口。”朱翊钧终于搞清楚了一个历史上悬而未决的问题,大明中晚期,究竟有多少人。

    1.3亿,比户部之前预估的还要多了1000万人,户部严重低估了河南、湖广、陕甘宁三边的人口数量。

    “陛下,臣在普查丁口的时候,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咱大明的官僚们,个个都是本事通天,个个都是平账仙人!”

    “比如这东昌府,在洪武二十六年的黄册上,有48022户,110192口另有327口畸零户,万历九年,东昌府府内的黄册上,有288135户、662473口,两百年,户、口翻了六倍。”

    “可这翻了六倍的户、口,到了省里布政司,就立刻马上,变回了之前的样子。”

    朱翊钧眉头紧蹙的说道:“先生的意思是,咱们地方的府、县父母官们,对辖区有多少田亩和丁口,是极为清楚的?”

    “然也,人口上,县里在涨,府里在涨,唯独这朝廷黄册上不涨,当真是天下奇闻也。”张居正说完,自己都被气笑了。

    这里面还有一个案子,王一鹗在普查山东丁口的时候,忙前忙后一年多才查清楚,搞得精疲力尽,焦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