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0章 万历万历,万家皆戾  朕真的不务正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护好,防止出现意外。
    这不是官身,是林辅成的保命符,他能活着的保障。
    「陛下让咱家给你本书,农书。到了南洋,把南洋种植园的事儿,全都弄清楚,意见篓子就发挥自己作用,好好的提意见。」张宏拿出了一本皇帝亲自编纂的农书,交给了林辅成,去南洋是流放,同样也给了他任务,全面了解南洋种植园的情况。
    「罪臣叩谢皇恩。」林辅成对着北苑行宫的方向,行了大礼,泣不成声。
    (本章完)
    到这个时候,林辅成还不后悔他发的这篇未经允许发表的杂报,如果再来一次,哪怕是被斩首示众,他也会这麽做。
    他在挑破这层欲盖弥彰的窗户纸,看似薄薄的一层,可是讲出来,却难如登天,但只要讲出来,所有人都不能装作没看见,大明江山就能够在矛盾的激化中,不断向前。
    这算不算他林辅成的殉道?以身入局,胜天半子?大抵是算的,但林辅成很清楚,陛下是个讲道理的人,只要言之有理,陛下就不会杀了他,但也不算,谁知道陛下急怒攻心的情况下,会不会真的杀他全家。
    林辅成也不是为了炒作自己的名声,九族的羁绊是现实。
    「陛下,先生来了。」冯保小声的奏闻,大明太傅丶左柱国丶帝师丶宜城伯丶文渊阁大学士丶吏部尚书张居正,看到了杂报,立刻来到了别苑觐见陛下。
    「宣。」
    「臣参见陛下,陛下万岁金安!这等逆贼,居然不带枷锁?!」张居正一进门先是见礼,而后愤怒无比的说道,林辅成居然不带枷锁?谁如此胆大包天,居然敢包庇逆贼!
    「先生稍安勿躁,朕让人给他摘了,他想做比干,剖心以证其忠骨,朕却不想做纣王。」朱翊钧叹了口气,示意张居正不要那麽生气,坐下说话。
    张居正没有坐下,而是俯首说道:「陛下,林辅成指斥乘舆,沽宠而作谗,戕伐国之根本,妄设妖言惑众,恶言反天逆地,大逆不道,其罪当诛!臣请陛下诛此獠以正视听!」
    杀人的恶名陛下不用担,他张居正担了。
    张居正的这段话里,最重要的就是戕伐国之根本,在封建帝制之中,攻讦圣君,无论如何张居正都是无法认可的,不杀不能立威。
    「朕从来不是担心什麽担负恶名,从南巡之始,天津州的河间章氏,朕杀了七百二十馀人,到了徐州,那因为前徐州知府陈吾尹贪腐案,最终闹到了拷饷的地步,到了浙江,更是将百顷以上的大户尽数抄家,所到之处,皆是腥风血雨。」朱翊钧说起了这次南巡。
    南巡的路上,朱翊钧杀了很多很多人,而且南衙拷饷和浙江平叛,就这两件事,都能遗臭万年了,他从来不在乎什麽名声。
    「这个林辅成说的还是有几分道理的。」朱翊钧略显无奈的说道:「万历维新硕果累累,都被窃取了,朕之错也。」
    「有什麽道理,胡言乱语罢了!陛下莫要信他!」张居正仍然气势汹汹,一副要杀人的样子。
    看到万历万历,万家皆戾这八个字的时候,张居正比皇帝还要生气,恨不得立刻杀了他,也恨自己,什麽狗屁的言路畅通,就不该任由这帮意见篓子胡说八道,诛九族以收威吓之效,是最快最稳妥的方式。
    朱翊钧见张居正急火攻心,反倒是更加平和了起来,他看着张居正说道:「先生莫气,坐下说话,心平气和,朕都不气了,先生气什麽。」
    「林辅成从清丈法谈起,清丈法做成了,可是还田,始终没有进一步的动作,现在正在还田的地方,也只有松江府和浙江,而且浙江还是赶鸭子上架,若不是发生了火烧驻跸之处,恐怕啊,浙江还不会还田。」
    「没错,林辅成猜的是对的,朕这次南巡,的确没打算还田。」
    张居正终于坐下,立刻说道:「这不是不想做,是时机不成熟。」
    朱翊钧摇头说道:「那什麽时候算成熟呢?或者说,廷议真的划定过时机成熟的标准吗?没有,大家都不提,这不是时机不成熟,而是朝廷根本没有推动还田的意愿,先生已经还政,是朕懈怠了。」
    「还田是生产资料再分配,一定会引发更加剧烈的社会矛盾冲突,无论是早是晚,这个阵痛,是必然的。」
    林辅成就还田法表达了自己的疑惑,皇帝陛下已经对眼下新政的成绩,十分满意了吗?满意到懈怠的地步吗?
    「还田疏是臣写的,臣…觉得还是不要办的好。」张居正沉默了片刻,反而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大明足够好了,就是不还田,因为开海的厚利,也足够缓解普遍存在的人地矛盾,不必要过分追求生产资料的再分配。
    「为何不办呢?因为会有矛盾的激化,甚至危机江山社稷,更加明确的说,可能会危机朕的安全,或者说朕的皇位,所以,先生,你仍然觉得林辅成批评的不对吗?」朱翊钧叹了口气说道。
    虽然朱翊钧丶张居正丶林辅成没有说的那麽清楚,但其实意思非常明确了,皇帝,可能或者说正在变成新政的阻力,而新政的发动者丶主持者皇帝,成为新政的阻力,新政必然失败。
    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为了一时苟安,为了贪图安逸,选择成为贱儒口中那个垂拱而治的圣天子,新政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似乎是个更好的选择。
    而事实就是,朱翊钧的确有点懈怠,作为新政的主持者,他没有继续持续的推行还田令和一条鞭法了。
    「浙江已经在做了,林辅成说的不对。」张居正仍然非常坚持,还田令怎麽没有推行,浙江那百顷以上的遮奢户被抄家,田地被分给了百姓,难道是假的吗?
    而且分下的地,没有地契,这些地亩,属于集体所有,以一里一百一十户为标准,集体拥有,不允许任何形式的买卖。
    朱翊钧没有多说,他很清楚,今天就是说破天了,张居正也不会承认林辅成说得对,林辅成对,陛下就有错,可陛下就是圣主明君,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起码张居正不能否认,以张居正为核心的张党丶楚党,甚至天下循吏,都不可以否认,否则他们的努力和奋斗,又算什麽?
    在朱翊钧看来,林辅成说的有几分道理,松江府的还田令丶一条鞭法执行的非常好,松江府实质性的废除了劳役,而是将劳役摊派到了田亩之中徵收,但大明朝廷并没有将政令全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