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五十八章 叶李十四条划  朕真的不务正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明不是好事,王国光和张学颜都是传统保守派,他们对发行国债,向民间借钱,都不赞同。
    
    朱翊钧摇头说道:“在大明,哪怕是七岁的稚童,也知道宝钞无用。”
    
    王国光还是摇头说道:“可是这个不能兑现宝钞有违祖宗成法,国初洪武八年定,宝钞每钞一贯,折银一两,折铜钱一千文,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再给犯人财产,并设立换钞之法,至洪武二十六年,换钞法废。”
    
    大明宝钞有自己完整的制度设计,包括了兑现、私印者死、检举揭发有重赏,除了给银子,还给查抄犯人的家财,甚至还有定期的换钞。
    
    大明宝钞,有一套十分明确的制度设计,不是朱元璋一拍脑门,就直接开始印钱。
    
    大明也是抄元朝的作业,在忽必烈时,宰相叶李定《叶李十四条划》,对宋末元初宝钞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改革。
    
    换易就是换钞新旧并用,新旧定期更换;兑现就是每一钞兑换足额铜银,是可兑现纸币;惩罚则是私印者死举报者重赏,还可得抄没家财;官库金银平准钞法,官库准备金制度,保证兑换的同时,官库也要时常用金银来购买宝钞,保证宝钞不会贬值;多种面额,即一贯到五文多种面额,方便使用;货币与债务,许衡在《楮币札子》中揭示了纸钞就是国家债务这一基本事实;造铜钱以翼钞法,就是铸造铜钱银锭来维持钞法不会贬值等等。
    
    叶李十四条划,可以说是非常完备的纸钞纸币发行法律条例,忽必烈共发行了三千六百十八万余贯,最终废止,忽必烈始终没能搞定纸钞贬值的问题,到了洪武八年,大明宝钞也遇到了类似的挑战。
    
    至元通行宝钞和大明宝钞,都无法解决纸钞快速贬值的难题,这里面主要有两个最大的问题,是制度无法解决的。
    
    第一个就是私印,有的时候,朝廷接到了检举,发现私印的是皇亲国戚王侯将相,那户部就只能解决检举人,解决不了问题,只能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了,皇亲国戚王侯将相被训诫之后,让经纪买办代持私印,这户部是查还是不查?没有惩戒、得不到执行的律法,等于没有。
    
    第二个则是兑现,大明朝廷准备的官库金银平准,准备金少且贪腐极为严重,官库主管,往往将金银兑换给自己的裙带,或者干脆以公谋私,皇亲国戚、王侯将相只需要私印宝钞就可以掏空所有官库,这也导致可兑现货币从来都是不可兑现货币,进一步加剧了宝钞贬值问题。
    
    忽必烈、朱元璋解决不了的问题,朱翊钧同样解决不了。
    
    大明推行钞法,李太后的亲生父亲、皇帝的外公武清伯李伟,直接敞开了印,朱翊钧是杀还是不杀,朱翊钧作为皇帝,作为政治生物,可以不顾李太后的感受,杀了李伟立威,可他自己一个人秉公,大明官场里的官官袒护,杀的干净吗?
    
    财帛动人心。
    
    所以朱翊钧从来没有动过在大明推行钞法的想法,那就只能苦一苦海外番夷了。
    
    “祖宗成法不可弃。”朱翊钧看着王国光十分肯定的说道。
    
    王国光听懂了。
    
    可兑现货币是祖宗成法,但表面承诺兑现,实际不兑现也是祖宗成法,洪武二十六年之后不再换钞,就是不再兑现的祖宗成法,祖宗也翻烧饼,这给了后世制定政策十分灵活的政治道德底线。
    
    真的会兑现吗?如兑。
    
    “咱大明从上到下不认可宝钞,那海外的番夷就会认可吗?”张学颜提出了个自己的疑惑。
    
    大明都知道宝钞一文不值,那么海外的番夷就肯接受了吗?这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换版。”朱翊钧笑着说道:“大部分的宝钞都不会流回大明,代表着大多数的宝钞都无法兑现,等到番夷不认可旧钞,旧钞都已经用烂了,直接换版便是。”
    
    “海外番夷会认可的,他们连石头都会认可,因为他们没有更好的一般等价物去使用。”
    
    海外番夷肯认可使用宝钞,基于两点,一是现实他们不得不使用,因为没有更好的货币代替;二就是一个美好的梦,在遥远的地方,宝钞在天朝上国,是可以兑换成真金白银的可兑现货币。
    
    王国光和张学颜对视了一眼,思索了之后,认同了陛下的想法。
    
    这是一种很残忍的手段,换钞的时候,因为纸币必然的贬值,新钞一定不能等面额更换,比如至元宝钞(新钞)以1:5比例与中统钞(旧钞)兑换,代表着中统钞贬值,同样代表着新纸币是放大了发行数额。
    
    纸钞本身就是一种依托于朝廷信誉的借债,纸钞就是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