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受锦旗  国潮198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二件事,京城的治安环境也面临着一场巨大的考验。

    虽然京城号称首善之区,老百姓打明清开始就是顺民。

    但燕赵男儿血气方刚,争强好胜也是真的。

    尤其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共和国还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日子。

    从那时候开始,连京城的人们,法治观念都逐渐开始淡漠,无法无天现象开始普遍。

    甚至半大小子们开始崇拜武力,不少人因为荷尔蒙过于旺盛又无处发泄,选择了结帮成伙打群架,甚至玩儿起了刀子。

    这种时代背景下,京城也成了盛产“战犯”和“佛爷”的地方。

    后来伴随着拨乱反正以及法治重塑,还有八三年的强力“清扫”运动的治理,公安部门才让京城逐渐恢复了平和的氛围,让老百姓们又过上了平静安宁的生活。

    但可惜的是,时代的变化的速度也在加快,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永远满足吃一口安生饭的。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又引得人们开始躁动了。

    尤其近年来的人为因素导致的通货膨胀现象严重,不但让老百姓不满,心生戾气。

    也让许多人的心野了,渴望一夜暴富。

    特别是那些打八三年就一个跟头栽进去的人,出来之后看到社会的新变化更是心里不平衡。

    他们无论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金钱,那可都是不择手段的。

    这就是为什么一进入九十年代,震惊京城的火拼大案此起彼伏。

    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个理应是全国法治标杆的地方,不怕死的绝代凶人一个接一个冒出来的原因。

    如果说,过去的京城,年轻人们打架斗殴,还是出于哥们儿义气,带着骨子里的仁义,顶多算是年少无知不懂事,在胡闹,在犯浑,最多算是扰乱社会治安的话。

    那么到了九十年代,这些当年喜欢折腾的年轻人就是彻彻底底在犯罪了。

    因为他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蜕变成了职业流氓。

    这些人已经不可能再为道义出拳了,而是纯粹就是为了钱,为了争凶斗狠才选择了暴力手段。

    所以完全可以说,当时间进入九十年代,就是一个打架斗殴性质明显改变的分水岭。

    而且这还不是全部挑战,别忘了,背地里还有些坏得冒泡儿的坏人躲在阴暗处挑事儿,成天惦记给你搅和,搞特么什么颜色革命呢。

    明年的夏天,就是一个要命的重要时间节点。

    所以出于希望国家能长治久安的愿望,为了能最大程度改善京城的社会状况,尽可能降低明年那些祸害们造成的损失,也为了给自己营造出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环境和稳定的商业环境。

    这个时候,宁卫民又做出了一个壮举——向京城的公安部门进行捐赠。

    这种事儿宁卫民意见不是第一次做了。

    像几年前,他还没去日本的时候,就为了保证天坛文化活动的安全性,曾经做主把一批步话机赠送给来帮助他们维护治安,派出民警的特殊部门,以及天坛派出所。

    但说实话,这种捐赠太过小打小闹了,不过万把块钱的设备而已。

    而这一次,宁卫民来了回真正的大手笔,一捐就捐出了一个天文数字——一千万人民币。

    当然,并不是现金,而是实物。

    敢情宁卫民总共打算购买一百辆汽车,五十辆桑塔纳,还有五十辆BJ2020吉普车。

    这是他对警务工作和国家安全工作,个人所能想到的最实际的帮助了。

    要知道这年头国内最缺的就是汽车,大部分民警还在骑着自行车跑外勤呢,能有辆摩托就不错了。

    而且还是二手的,多数都是部队淘汰的,动不动就坏。

    这样的机动力,怎么去抓捕坏人,跟踪间谍,保证京城和百姓的安全呢?

    公安部门实在太难了。

    国安的情况可能稍微好点,但也是车辆紧张。

    毕竟国家经济还不行呢,处处都是捉襟见肘。

    所以宁卫民才会决定从这个最实际的问题下手,不惜把这次回国从崔健、费翔和张嫱音乐专辑上结清的尾款,大部分都捐了出来。

    不用说,宁卫民这么大出血的捐赠,必然会引起巨大的震动。

    哪怕是负责牵线的霍延平都不敢置信,他把这笔捐款的来源还有宁卫民的动机好好的盘查了一个遍,确定他没有丝毫收买司法机关的用意,才敢去帮他联络这件事。

    而紧跟着再度惊讶的就是特殊部门的段处长和公安市局的领导班子,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居然还有这样的好事,突然就从天而降一百辆汽车,白送给他们。

    尤其捐赠人宁卫民,为避免误会,还主动把“丑话”说在了前面。

    他除了保证没有什么“特别的请求”,而且要求不见报,不采访,不宣传。

    说白了,就是纯粹的捐赠,没有任何其他的目的,连个名气都不要。

    作为受赠方,又岂能不惊讶?

    这样的人,分明就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啊。

    就这一手,搞得这些受赠单位的领导们都有点不会了。

    要知道,前几年倒是有个苏州姑娘杜芸芸把从养母那儿继承十万元财产无偿捐献给国家的,甘愿只做个普通工人。

    可那时候是个什么社会氛围,现在是什么氛围?

    别说发财已经是人人羡慕的大好事了,连私人开公司的口子都放开了。

    而且杜芸芸捐赠的,也是继承来的财富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