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74章 山雨欲来太子爷究竟想干什么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老夏头,等等我。”
    散朝之后,蹇义小跑着追上了夏元吉。
    夏元吉见状停下了脚步,有些好奇地看向蹇义。
    今儿个朝会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皇帝陛下询问了一下禅位大典,其他就没什么事情了。
    蹇义这般匆忙焦急,难不成是吏部出了什么问题?
    “怎么了你这是?”
    “咳咳,有一件要事!”
    蹇义咳嗽了两声,左右环顾了一下,这才压低了声音开口道:“老夏头,你知道杨士奇最近在干什么吗?”
    杨士奇?
    听到这话,夏元吉明显一愣。
    这个名字他并不陌生,或者说夏元吉还是比较看好杨士奇的。
    当年朝堂内阁里面出现了三杨贤才,一个杨荣,一个杨溥,一个杨士奇。
    此三人都是学识渊博之士,自身能力出众,要是稍微培养一番就可以成为朝廷栋梁之才。
    然而三杨里面,夏元吉更加看好老成持重的杨士奇。
    杨荣人如其名,贪慕虚荣,喜好奢华,迟早会招致祸患。
    杨溥谨小慎微,连上朝都要低头靠墙走,即便有经世之才,也很难有大成就。
    反倒是杨士奇不卑不亢,德才兼备,堪称是宰辅的好苗子。
    只是当年汉王朱高煦大力打击贪腐改革吏治,三人也因此遭到牵连,人生轨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杨荣首当其冲,被打入诏狱后,随汉王前往漠北立功,随即出任岭北布政使,磨砺良久之后这才被召回朝廷,然后又去辽东布局,为朝廷肃清了盘踞辽东的异族蛮夷,凭借此功正式进入中枢内阁。
    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打磨,杨荣也成功洗尽铅华,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俨然成了个老狐狸。
    而杨溥最初就是汉王从诏狱里面把他给捞了出来,可是依旧改变不了谨小慎微的本性,后又被朱高煦一脚踹去了东鲲,辅佐楚王朱桢建设东鲲水师,直到前太子朱高炽临终之前,动用能力将杨溥召回朝廷,以期辅佐太孙朱瞻基。
    不料汉王朱高煦与太孙朱瞻基夺嫡之战爆发,朱瞻基放着大才杨溥不用,转而亲信奸佞小人戴纶,生生被坑得体无完肤,不但触怒龙颜被废除了太孙大位,而且还被流放去了美洲开疆拓土。
    但杨溥却是忘不了前太子朱高炽的知遇之恩,所以选择携家带口与朱瞻基一同前往美洲,如今据说贵为北美分朝的相国大人,也算是终于熬出头了,有了用武之地。
    他们二人的仕途可谓是命途多舛,走得磕磕绊绊,但要是与杨士奇比起来,那真是差了不少。
    杨士奇啊,此子仕途之路更加波折。
    先是被汉王朱高煦一脚踹去南洋旧港,协助赵王朱高燧攻伐南洋,耗时多年闯出了一个南洋相国的名头。
    而后杨士奇被朝廷召回京师,却并未得到重用,挂着翰林学士的闲职,之后夺嫡之争爆发,杨士奇从中搞了不少小动作,成功帮助汉王朱高煦夺嫡成功,却也因此触怒了皇帝陛下,不得不逃亡南洋以求保命!
    直到太子朱高煦彻底坐稳了大位,即将即位称帝,这才再次将杨士奇给召了回来。
    真要说起来,杨士奇这也算是“三起三落”了,就是不知道这次他是否能够得偿所愿。
    一想到这儿,夏元吉也来了兴趣。
    “怎么?”
    “杨士奇现在在干嘛?”
    蹇义神情凝重地开口道:“南京那边传来了消息,杨士奇正带着王骥与周忱,大力清查丈量田地。”
    “清查田地?”夏元吉闻言一愣,“一条鞭法不是已经推行下去了吗?”
    “为何太子爷还要命杨士奇去清查田地?这似乎没有必要了吧?”
    蹇义也很茫然,心中很是不满。
    “正因为如此,我才想着,你这位户部尚书是不是得知些许内情。”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只怕太子爷又要进行改革了,这一次还是赋税制度!”
    此话一出,夏元吉顿时脸色大变。
    一条鞭法方才推行下去,天下百姓都还在适应。
    这个时候太子爷竟然又要推行新法,那不是折腾人吗?
    再说了,一条鞭法堪称利国利民的完美法案,减少百姓头上的负担,增加朝廷的赋税收入,堪称完美。
    还能有什么赋税新法,比得过一条鞭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嘶……
    夏元吉陡然想到了一种可能!
    当年汉王朱高煦监国理政的时候,可是曾经做过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
    他将废除读书人功名特权这一条,强行写入了大明律令之中。
    如若官员坐罪犯法,那不但要罢官去职下狱论罪,还会被废除功名特权,彻底贬为庶民!
    自大明立国以来,这还是第一次朝廷对读书人的功名特权动手!
    难不成这一次,那位太子爷真要下手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