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九章:抄尾  犁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好,是直接插在了黄巾军的腰眼上。

    他在汝南和豫州太守王允一起,发动汝阳袁氏、周氏;上蔡桓家;宋公孔氏;邵陵陈氏;征羌范氏;平舆陈氏、许氏、廖氏、戴氏;安城周氏;南顿应氏;细阳张氏;西平李氏;期思孙氏。

    这些豪强家族哪个不是世出二千石,哪个不是仆隶数千,部曲百人。稍微一动员武装,只汝南一地,就攒出一万多人的豪强部曲,配合朱儁本部万余汉军主力,直接如秋风扫落叶,打得留守的汝南黄巾是溃不成军。

    南下不过半月,朱儁就已经俘杀黄巾两万,缴得耕牛粟口无数。而且这一攻势直接调动颍阳的汝南黄巾南下,大大减轻了阳翟方面皇甫嵩部的压力。所以他奏陈上疏,请留汝南,再开一路。不过对于张冲来说,朱儁部到底是因为要面对南下而来的黄邵,并没有机会从后袭扰他的后路。所以此部也是废了。

    所以一时间有机会给张冲造成麻烦的只有长社本地兵马。但那些济得什么用?

    八月二十日泰豫军五万北上,二十四日便兵围长社。

    长社钟氏、韩氏两家豪强尽起族兵与长社县长一同死守,但只挡了三日,长社城就被攻陷。泰山军数员骁将先登上楼,颍阳营将马宝更是斩杀长社县尉,拔得此战头功。

    此战,钟、韩二家除个别子弟在外,其余都被泰山军一网打尽。但这两家虽然抵抗泰山军,但张冲并没有屠戮其家。不仅如此,张冲还专门宴请了两家家主,钟瑜和韩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一个和总教有瓜葛,一个其家对泰山人有恩。

    这是怎么说。

    钟瑜是钟繇的父亲,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党锢分子,说实话是与太平道有点瓜葛的,河北太平道有一高层叫钟羡,位置祭酒。而此人就是钟氏族人,所以张冲并没有对钟氏拷掠。

    而韩融就更不一样了。他父亲叫韩韶,二十年前公孙举大魁在泰山起事时,韩韶就是赢县长。当时变乱波动,流民四起,不少人都逃难到了赢县。快要饿死时,是韩韶冒着杀头的风险开仓放粮,救民无数。现在泰山军的不少人都是二十年前被救的灾民之后,所以对于当年的救命之恩,大伙都还记得。

    但城内的其他家豪强就没有这个待遇了,被泰山军一波用熟的流程,查抄家产。

    长社的缴获大大充实了泰豫联军的库存。而且汝颍的黄巾在看了泰山军那流畅有节奏的攻城拷饷的流程后,大呼厉害。在他们心目中,泰山军的声威大大提高。

    用这长社一战,三军的凝聚力倒是提高了不少。

    稍作休整,补充补给后,张冲留下了陈焕作为长社此地的守将,然后就带着大军和钟、韩两家的族人继续北上,很快就出了豫州地界,向着司隶校尉部而去。

    他们下一站要攻打的是新郑。

    -----------

    那边泰山军攻势如虎,这边汉军在干嘛呢?

    什么也没干!干等着。

    当然这也不精确。早在泰豫黄巾联兵北上时,在阳翟的曹操,就建议暂时主持军略的赵融出兵袭击,不能让贼人北上。

    但赵融训斥了曹操这个败军之将,并不采纳曹操的建议。

    其实,赵融知道泰山军北上的目的是什么。泰山军的出兵战略太清晰了,稍微有点军事才能的将领都知道泰山军北上就是去打荥阳的。而荥阳一破,那河北汉军粮道就断了,到时候那边能活下多少,就真的不好说了。

    但知道归知道,赵融没办法。他不想打吗?他不想做那个力挽狂澜的汉室英雄吗?而是他真的做不到啊。

    从颍阳战场上,五军一共能退到阳翟的就是三个军,而其中一个军还因为最早撤离战场的原因,担心被追责,一直不敢与赵融合兵。此外全军上下士气都不高,能守住通往京都的通道就不错了,实在很难调动他们打出去。

    当然,不出兵的理由千千万,想出兵的理由只要一个就行。如果是曹操,情况再难,只要对大局有利,他都会努力向上。但赵融做不到,以上那么多理由只不过是他推卸而已,说到底,这人也就是个循吏,没有多大担当。

    但他这边拒绝曹操的建议,那边曹操就捅了他一刀。

    其人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竟然蛊惑了左军校尉鲍鸿,让他东下长社,意图截击泰山军。

    左军校尉鲍鸿就是当日率先退出战场的,他担心被追责,不能像赵融那样求稳,在曹操拍着胸脯保证下,他带着所部四千人出发了。

    曹操说,这一战只要能拦下,甚至只要做出西进截击的努力,他就利用自己的关系,为鲍鸿说情,到时候不但不会有罪,还有功。

    在诸将逡巡不前时,只有你鲍鸿忠君勇士,百折不挠,迎难而上,岂不是正正的忠臣?

    鲍鸿就是这样被说动的。

    但鲍鸿也不傻,知道自己这点兵力真去截击黄巾军,拦路虎做不成,螳臂当车肯定是的。所以,他在颍水搭建浮桥拖延了一段时间后,才小心翼翼地向长社方向展开。

    不仅如此,就手上这四千兵,他还分兵四路共进,生怕哪一路撞上敌军,全军覆没。如此这样,走走停停,等到长社外的五里亭时,终于知道泰山军主力继续北上了,留在长社的只有一个叫陈焕的无名之辈。

    鲍鸿勇气大增,势必要夺回长社。

    但正在鲍鸿令各部合军的时候,他就遭到了陈焕的迎头痛击。

    八月二十七日,趁鲍鸿立足未稳,陈焕带精兵一千出城,急行军攻鲍鸿。鲍鸿一开始被打得措手不及,死伤不少,但等发现对面黄巾并不多,鲍鸿亲自带队反冲,止住了溃退之势。两军鏖战一个时辰,兵力较少的陈焕终于扛不住,带兵后撤。

    鲍鸿果断带兵追击时,想趁机掩杀入长社。

    在他看来,对面之贼不知兵。要是在长社死守,他手上这点兵力不一定能打的下长社,但现在这些贼寇竟然选择出城野战,还想袭击?现在正好被他倒卷,果然是他鲍鸿的运道来了。

    但鲍鸿没高兴多久,就突然传来自己后部遭不知名骑军袭击,已经崩溃。鲍鸿一蒙,再看前面溃退的贼兵,此时却开始反攻过来。

    鲍鸿意识到完蛋了,中了贼人的奸计了。

    确实,现在陈焕用的战术是泰山军惯用的抄尾法。就是在撤退中预设伏兵兜抄敌人尾部,然后前军再反身进攻,前后夹击。一般敌人突遭此伏击,很少有挡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