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玛尔基奥这些年除了在全世界范围内宣扬和平外,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尽力游说各个教派收养孤儿,同时做一些慈善之类的事情。
--他的这种做法虽然让本就不怎么宽裕的宗教界变得更穷,但也必须承认,自从玛尔基奥的想法得到贯彻后,民众对于‘宗教’的信心好像又有点恢复。
尤其是对于那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来说,就算他们不信教,但他们对关键时刻给予他们帮助的玛尔基奥也充满了感激,更不用说那些在战争、迫害中失去了家庭、失去了双亲的孤儿。
玛尔基奥在这些孤儿眼里就是大海中的灯塔,是人生道路上的信标,而这些孤儿长大后,也都基本和玛尔基奥一样,竭尽全力去宣扬和平的理念,尽管收效甚微,却也始终没有中断,一直保持着世界上能有这样一种声音存在。
从某种角度来说,郝浪也是一个被玛尔基奥‘帮助’的对象。
尽管郝浪自己可能不太清楚,但在玛尔基奥眼里,郝浪就是他不久前刚想办法让人从亚细亚共和国里带出来的孤儿之一,因为当时亚细亚共和国发生了规模较大的调整者迫害事件,所以这次行动制定得比较急,对于所运送孤儿的背景调查也没办法弄得那么详细,只是在把他们从亚西亚共和国带出来以后,一路上直接分送到沿途的各个福利院里。
郝浪可以说是这些‘孤儿’里的最后一批,而他被送到的,就是眼前的这个福利院。
福利院院长说以郝浪的年纪已经不太适合来这里,可能是哪里出了问题,但其实这只是因为玛尔基奥也没想好要把郝浪安排到哪儿,所以就先在福利院里放放,顺便观察一下。
事实上‘孤儿’和‘孤儿’也是不同的。
被玛尔基奥和宗教界救出的孤儿并非全都是调整者,当中也有自然人,甚至还有已经超过‘儿童’年龄的平民---在这些人里,平民一般都会被送到相对安全的城市就近安置,而自然人孤儿占据了孤儿总量的绝大多数,一般会被分散到各地的福利院里,当然也有一部分会来奥布。
至于最后的调整者孤儿,这部分人数相对最少,当中有一些会被玛尔基奥通过特殊渠道送往PLANT,余下的一些则基本都会在奥布学习,长大一些的就由玛尔基奥推介到合适的岗位。
一般来说,奥布都会给这个面子。
再说奥布本来从政策上就不排斥调整者,相反,奥布非常希望优秀且有能力的调整者来自己这里工作,所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奥布已经适应了自己同玛尔基奥在这方面的合作,也很乐意给玛尔基奥收养的那些孤儿提供工作。
郝浪是一个调整者,且还已经到了16岁,是可以工作的年龄。
虽然郝浪在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凭空捏造的,但从他的资料被玛尔基奥拿起那一刻起,他就已经被玛尔基奥关注。
当然他并不是唯一一个被玛尔基奥关注的对象,类似他这样的存在还有很多---但郝浪和那些人不同的是,他资料上所描述的擅长的那些领域,连玛尔基奥了解过以后都不知道该把他安排到什么位置。
《异性心理学》和《家庭管理》……怎么说呢,玛尔基奥觉得这并不是目前奥布需要的东西。
如果这个孩子最熟悉的只有这个,那么好像要给他安排一个合适的岗位就会有点困难,或者也可以让他继续到学校进修一下,毕竟是调整者,各方面的学习能力都会比自然人快,就算所学的不是自己最感兴趣最有天赋的学科,反正对比自然人的平均水准总会强一点,那也能在这个国家起到作用,至少能让自己活下去。
玛尔基奥每天的事情很多,需要关注的人也很多,能够留在郝浪身上的时间极少,所以他在简单安排了一下后,很快就把郝浪忘记。直到有一天他接到报告,说郝浪想要进曙光社实习,这才让玛尔基奥惊讶了一下。
曙光社,这个地方可不是什么都能进的。
虽然奥布只是一个小国,但奥布的曙光社在军工领域就算比之联合的核心实验室也不遑多让,绝对已经到了全世界最顶尖的层次。
能进曙光社工作的一定是相关领域里的精英,就算郝浪要求的是‘实习’,但如果没有必要的专业知识,玛尔基奥也不会贸然把郝浪推介过去---本来应该是这样的。
本来玛尔基奥最少也应该自己先找人检测一下才对,但他最终还是直接向曙光社推介了,原因在于负责照顾郝浪的福利院院长告诉他郝浪之前那几门擅长的学科其实只是掩饰。
玛尔基奥不认为郝浪在说谎,因为这完全没有必要。
曙光社也不可能仅凭他一次推介就把人招进去,肯定还会有自己的检验。而郝浪就算不知道自己会接受检验,一定也明白一旦他进入曙光社工作,那么他在相关专业上的水平马上就会暴露,所以在没有真材实料的情况下,郝浪一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