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快,但我们充电网点多,他们排放水,我们就能回收电池余热供暖。”
“下周去漠河,把电池包埋在雪地里冻72小时,我要看到真实的衰减数据。”
王楠楠小声说:“王总,您这身体……”
“我身体好得很。”
王丽娜瞪了他一眼,却下意识地摸了摸肚子。
“当年我怀老大的时候,在车间盯了三个月生产线。新能源这行,慢一步就是死路。”
这话传到伊万耳朵里时,他正在给“双能四号”的氢燃料电池做压力测试。
蒙古族工程师阿古拉举着手机笑:
“王总说要在漠河冻电池呢,咱们要不要去凑个热闹?”
伊万把压力表拧到20兆帕,头也不抬地说:
“告诉她,储氢罐在-50℃的密封性能数据我们有,免费送。”
他顿了顿,忽然咧嘴一笑,“顺便问问,她的电动车能拉着蒙古包转场吗?能给棉田脱壳吗?新能源不是比参数,是比谁更懂土地。”
这话像根刺扎在王丽娜心上。她连夜让人改装了五辆“闪电七号”,加了可拆卸的播种机——
这是她从叶茂的棉田订单里学来的。
测试那天,她挺着肚子站在河北的麦田里,看着电动车拖着播种机跑了一圈又一圈,直到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的宴会厅里,叶风刚结束一场关于“光伏制氢+氢能运输”的演讲。
台下坐着的沃尔沃集团董事长递来一张名片:
“我们的卡车想试试你们的储氢技术,从哥德堡到奥斯陆,能不能让加氢时间比加油还快?”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起来,是叶雨泽的视频电话。
屏幕里,父亲正蹲在西瓜地埂上,身后的光伏板反射着碎金似的光:
“丽娜的电动车在河北种麦子了,你那边怎么样?”
“挪威的水电集团愿意合作建加氢站。”
叶风望着窗外飘雪的峡湾,“他们的水电站发的绿电,制氢成本比西北还低。还有芬兰的林业公司,想把伐木机改成氢燃料的,说排放的水能直接浇树苗。”
他顿了顿,语气亮起来,“爸,我想在全球搞‘能源互补网’——城市里用电动车,充电方便;偏远地区用氢能车,加氢灵活。”
“比如非洲的矿区,光伏板白天制氢,晚上给电动车充电,刚好互补。”
叶雨泽的声音带着笑意:“你爷爷当年在沙漠里种树,说过‘沙棘抗风,红柳耐旱,各有各的活法’。能源不也一样?”
挂了电话,叶风立刻让助手订了去冰岛的机票。
那里的地热资源丰富,最适合建氢能示范站。
在雷克雅未克的地热电站,他看着蒸汽轮机排出的热水被导入电解槽,气泡滋滋往上冒——那是纯度99.99%的氢气。
电站负责人拍着他的肩膀说:“你们的‘双能车’要是能在冰川上跑,我们就订一百辆,用来运输科考设备。”
消息传回军垦城,王丽娜正在产房里阵痛。
护士递来手机,屏幕上是叶风发来的冰岛加氢站照片。
她忍着痛笑了笑,给研发部发了条信息:“把‘闪电七号’的电池模块改成可拆卸的,和‘双能车’的储氢罐通用。既然是战友,就得能搭把手。”
军垦城的秋天来得猝不及防,一场早霜打黄了棉田。
叶茂站在地头,看着阿不都驾驶的“双能车”正用脱壳机处理新收的棉籽,车尾部排出的水汽在阳光下凝成小彩虹,刚好落在旁边的冬小麦苗上。
“王总派来的工程师就在那边。”
叶茂指着不远处的帐篷,“他们在给电动车装光伏充电板,说要试试在沙漠里能不能自给自足。”
帐篷里,王丽娜的团队正和伊万的工程师争论不休。
战士电动车的副总王楠楠拿着检测仪说:
“你们的氢燃料电池启动快,但在城市里还是我们的快充更方便。”
伊万的徒弟小王立刻反驳:“可在没有电网的牧区,我们加氢三分钟就能跑一天!”
叶雨泽走进来时,正看见两个年轻人蹲在地上画图纸——
左边是城市交通网,密密麻麻的充电桩像星星。
右边是戈壁分布图,加氢站沿着公路连成线。
“这才是正经事。”
他笑着递过去两瓶矿泉水,“电动车在城里跑,氢能车在城外转,就像光伏板和草方格,少了谁都治不了沙。”
这时,杨革勇从非洲打来了视频电话。镜头里,一群黑皮肤的工人正在安装“双能车”的光伏制氢设备,远处的油田抽油机正缓缓转动。
“我们把减持油田的钱投在了这里。”
杨革勇的声音带着风沙的粗糙,“白天用光伏制氢开车,晚上用油田的余热给电动车充电。叶风说得对,一环扣一环,最后都落到农民的钱袋子里。”
挂了电话,王丽娜的视频也打了进来。
她抱着刚满月的儿子,背景是战士集团的新生产线。
“‘闪电七号’和‘双能四号’的通用模块搞定了。”
她晃了晃手里的图纸,“下批出口欧洲的车,一半装电池,一半装储氢罐,让客户自己选。”
“对了,伊万那个蒙古包支架的专利,我们想用在电动车上,给牧民拉太阳能板。”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