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31节  大秦妖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反正在匈奴,他麾下的兵将最多,不过,撑犁王族,和耶律王族的两大姓氏,还有很多糟老头子占着茅坑不拉屎,那怕一个个老眼昏花,都挺直了腰杆,强撑着参加军事会议。

    这些人,在大单于头曼,冒顿活着的时候,无足轻重,浑邪王也弄不懂,胡姬观月为何坐上女帝宝座之后,会提拔这些人才。

    一个个腐朽老骨,随时可能获得天狼神召见的人才。

    所以,进入大帐,浑邪王就和其中一个老不死的对上了,如果没有记错,他应该叫耶律大旗,乃是右贤王拉谷共的娘舅,年轻之时,也算是一方豪强,被大单于头曼以缔结姻亲之法,笼络如狼族,成为撑犁王族之下,呼延王族和耶律王族。

    只不过,去年冬岁,冒顿为了排遣奸细入雁门,不惜屠戮战败之后的呼延王族,暗藏奸细,逼其逃亡大秦,呼延王族也因此而绝。

    自从拉谷共成为右贤王之后,耶律大旗就偃旗息鼓,在也不争族长之位,这些年也没什么动静,但也因此逃过了一劫,没被冒顿送上战场。

    却没想到,冒顿死后,女帝继位,他竟然重新走出了那座大帐,出现在了狼廷。和撑犁王族大长老一起,议政,参政!

    这件事本来就无可非议,草原王族,本身就是各族联盟而成,所有大事,都要居于王帐商议。

    但现在,匈奴和狼族开战在即,他们的出现就耐人寻味了。

    是想趁火打劫,分享战果,窃居于阴山草原,还是在分女帝的权力,实在让人浮想联翩。

    大战之后,草原部族的放牧之地,势必要从新划分,这种时候,多一个人在王庭,自然也会多一份战果!

    尤其是,肥美的阴山草原,是各族向往之地。

    老家伙对着浑邪王笑呵呵,浑邪王也是没事可干,也对着他傻笑,两个匈奴王族,就这样较劲斗上了。

    耶律大旗盯着浑邪王,脸上虽然在笑,心中却清晰的很,就差那么一点,浑邪王的儿子就成了匈奴二代大帝。

    而他拥兵自重,陈兵于拉谷共之后,阴山草原三百里处,这个位置,进可攻退可守,一旦战机出现,他就会狼行阴山,到时候,到嘴的肥肉想让他吐出来,就很难了。

    尤其是,右贤王所部,耶律二郎居多,而陈兵布置,显然也是要打头阵的。怎么也不能让右贤王拉谷共和秦人拼死拼活,抢回来的阴山草原,落在浑邪王手中。

    阴山草原一旦落入他手,加上他统御的统万城,草原之上,就会出现第三个王族,取代呼延王族的位置。

    而这,也是撑犁王族和耶律王族不允许的。那怕你是女帝胡姬的哥哥,也不能有争夺大单于宝座的权力。

    那个襁褓中的大单于,二十年后雄踞草原的大帝,就是撑犁王族,耶律王族和胡姬观月相互妥协的结果。

    所以,看到浑邪王挑衅的笑意,他也在挑衅的笑,结果,浑邪王把脸都笑僵硬了,对方的笑意还是一如既往。

    浑邪王败下阵来揉了揉脸颊,朝老头子伸出大拇指,一脸算你狠的表情。耶律大旗笑意不减,抠了抠鼻屎,老人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

    浑邪790王忍不住的翻了个白眼,这老家伙,在匈奴王庭就像是一个不倒翁,每一次有好处的时候,总是恰巧出现,一旦局势不妙,就远遁千里。

    而撑犁千和和耶律大旗,也是将来扶持襁褓大单于的遗老。这几个老东西,留着他们做什么。

    浑邪王下意识转头看了眼女帝陛下。

    众人围成了一个大圈,羊毛地毯上,铺着一个匈奴王庭从来没有的山水舆图,涵盖了九原,和雁门两大战区。

    在浑邪王和耶律大旗斗法的时候,女帝胡姬观月,已经和诸王讨论了接下来的战局走势。乃至于大秦太子和边关主将的关系。

    都不看好蒙恬,一朝天子一朝臣,蒙恬和将闾的年纪差距太大,又只忠心于皇帝,让大战开始之前,上郡对蒙恬所部九原军的遏制,已经显示,这位帝国大将,在这场两族大争之中,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作为。

    而女帝胡姬观月,更加关心的是,蒙恬所部的九原军,一旦开战,粮草储备和兵甲的储备,能坚持多长时间,是一个月,还是半年。

    在各种可能下,详细推断,大秦对这场僵持,能坚持多长时间。

    第0070章 决战雁门

    战局的僵持,对两国来说,都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匈奴建国时间太短,虽然吞并了东胡,但国力并不充沛,而有利的条件却是,他们在消化夺自东胡物资,兵甲的同时,食物却是就地取材。

    而大秦却是千里运粮,这种消耗,已经不是陈列在北疆六十万大军的消耗,还有劳役民夫,可以说,支撑这样一场大战,没有百万人是做不到的。

    即便是对雄踞中原的帝国来说,也是难以为继。

    其次,就是九原和雁门的将军,让女帝胡姬瞩目的,以雁门韩信最多,多达四次,蒙恬副将辛胜紧随其后,有三次。

    而大秦各地主将,却以将闾最多,大战将起,身为帝国上将军的太子却不见人影。

    而诸王诸位大将一致认为,大秦更本就支撑不起这样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九原军避而不战,蒙恬也是因为这个顾虑,在坚持一段时间,大秦就会被自己的军需拖垮。

    而接下来,却要看大秦究竟派出那位上将,来收拾残局,是太尉王贲,还是将闾。

    在云中君看来,大秦有点轻视匈奴,没有了王翦和蒙武,军队的军心,各部运转速度,和七国大战之时,有着天壤之别。

    但让云中君忧心的是,一旦大秦被打疼,肯定会全国皆战,到那时候,聚集的兵力和国力,就会越来越强,长远来看,勉强算是好坏参半。

    而这种军心民意,是匈奴目前不具备的。

    草原是各族聚集起来的王庭,战争关系到各族的利益,利益巨大时,可以一拥而上,但是危险巨大时,却会选择退避,从而保存实力,退而观望。

    到时候,就不会在服从狼廷的旨意。而无法将匈奴各族,攥成一个拳头。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