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二章 汉昭烈帝——刘备  史事讲将1三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刘备,字玄德,幽州涿郡涿县人,蜀汉的开国皇帝,相传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但却是个十足的落魄贵族,虽说他和曹操一样也是官三代,但前面两代人都不过是在偏远的涿郡当个小官吏,没有什么人脉,甚至也没有给家中积蓄下财物,加上刘备自幼丧父,以至于到他这一代,家中只能靠织席贩履为生。日子虽说过得不富裕,但刘备的母亲却相信教育能改变命运,所以节衣缩食,终于在刘备15岁这一年,将其送到了名师卢植的门下。按理说,刘备能得到这个学习机会,应该努力进学才是,可是史载“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好结交豪侠,年少争附之”。

    不可思议的也正在于此,此时的刘备展现出了某种难以被觉察的魅力,他的同学刘德然和他是同宗,德然的父亲刘元起长期资助刘备,而且标准和自己的儿子完全一样。似乎刘元起家也不是很富裕,又或者刘元起的妻子小气,兼之刘备的学业表现让人失望,终于有一天,刘元起的妻子忍不住发了牢骚,认为大家虽然都姓刘,但各自一家,偶尔帮帮也就罢了,怎么能经常性地供养呢?刘元起说:“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一度极其风光的公孙瓒此时也和刘备是同学,似乎也看出了刘备的出众之处,故而在所有同学中特别结交比自己年幼的刘备,不仅如此,连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的中山贩马大商都“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这些资助成了日后刘备崛起的第一笔启动资金。

    从织席贩履之子的角度讲,刘备能够当上个县尉,已经算是根本性地,改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前景,可是,就如同早年在卢植门下不务正业一样,刘备似乎很瞧不上这个安喜尉,以至于当他的上级督邮“以公事到县”求见未获批准后,刘备竟强行将其绑捆在树上,一口气打了二百杖,然后把自己的印信系在督邮的脖子上,“弃官亡命”。在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官场里,刘备初出道就敢杖打上级,确实不同寻常。

    中央政府暗潮涌动,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一方面调兵入京,一方面则派自己的亲信,前往地方分头募兵,其中一位名叫丘毅的都尉,奉命去丹杨募兵,刘备投奔了他。途经下邳时遭遇贼寇袭击,刘备因为“力战有功”,当上了下密丞,但是没多久,刘备再次甩手走人。

    刘备不像历史上其它一些皇帝,和同自己出生入死的将军们有明显的等级分化,他对所有的将军一样,都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从来没有让哪个将军,因为自己的问题而投奔他人。就算在他称帝以后,也没有因为拥有皇权,就对将军们冷眼相看,还是像他们的“老大哥”一样,在他对待俘虏降将们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因此,大部分被俘的别国将军,都向刘备投降了,而那些归顺刘备的将军大部分都别无他心,一心一意地帮助蜀汉打天下,直到战死或病死。

    从下密丞的任上不辞而去后不久,刘备又当上了高唐尉,不久居然又升迁为高唐令,后又离开高唐,追随了公孙瓒。在公孙瓒的表奏下,刘备成了别部司马,奉命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阻击冀州牧袁绍的进攻。因为在这个阻击战中“数有战功”,刘备又当上了平原令,并很快升为平原相。就是在平原相任期内,发生了曹操远征徐州,陶谦四处求援的事情。刘备和他的上级青州刺史田楷都出兵援救。但刘备却格外得到陶谦的赏识,一见面就得到了四千部队的配属指挥,曹操撤军后,陶谦更让刘备屯兵小沛,做起了徐州的外藩。

    没多久陶谦病故,临终前陶谦决定将徐州转交刘备治理,这一决定又得到了徐州基层官吏和地方大族的支持,就这样刘备忽然转了大运,一下拥有了一州之地,但是刘备的好运引发了很多军阀的妒忌和垂涎,北面的曹操,南面的袁术,一时都成了直接的对手,刘备被迫两线作战。

    被曹操击败的吕布势穷来投,虽然明知吕布为人反复无常,但为了应付两线作战的局面,刘备还是收容了吕布。吕布趁刘备和袁术作战的时候,突然袭取了下邳,当时留守下邳的张飞御下无方,激起了刘备嫡系部队,和原陶谦系将领的内讧,遂使得吕布轻易得手,不仅占了徐州,而且“虏先主妻子”。此后吕布出于现实考虑,又反过来收容刘备,让他屯兵小沛,重新给自己做了外藩,刘备的家眷也被放回。这个合作并未持续很久,由于刘备的力量增长过快,引发了吕布的忌惮,双方终于爆发了军事冲突,吕布再次击败刘备,并“复虏先主妻子”,无处容身的刘备转而投奔了曹操,曹操随之攻灭吕布。第二年冬,刘备袭取徐州,竖起了衣带诏讨曹的大旗,但即被曹操击破,曹操“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一无所有的刘备转而投奔了袁绍。

    刘备在徐州竖起反曹大旗,到长坂坡死里逃生,刘备的经历可以说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但是刘备从不屈服,而且任凭曹操如何使尽手段,都从来不曾消灭刘备,甚至从未能消灭刘备的核心班底。相反,刘备却在屡战屡败中声望日隆,当袁绍决定与曹操摊牌时,陈琳讨曹檄文第一位的就是刘备,而之前当刘备势穷投袁时,先是袁绍的长子青州刺史袁谭“步骑迎先主”。到平原后,袁绍又“遣将道路奉迎”,自己也出城二百里郊迎,他们看重的正是刘备的政治声望与号召力,这个政治声望与号召力,当然首先源自刘备的亲民风格,其次则来自于刘备兴复汉室的政治号召。

    三顾茅庐可谓刘备的转折点,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自古被视作君臣关系的典范,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鞠躬尽瘁”,这是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士人们,梦寐以求的稀世之遇,能够达到这种鱼水境界的君臣,只有此二人。三分天三下的战略构想一经提出,刘备集团第一次拥有了明晰的发展战略,诸葛亮与鲁肃联手促成孙刘联盟,则使这个战略具备了可行性,从赤壁之战到夺取汉中,堪称刘备的全盛时期。

    当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之际,为了牵制曹军在汉中方向的集结,关羽的荆州军在中原战场发起了一连串的军事行动,从策反曹军边境守将直到双方正式开打,本来只是一个有限的牵制行动,却因为过于顺利的军事进展而一步步失控,最后演变成曹刘之间的一场主力会战。关羽太过专注于军事斗争,而忽略了外交战场的暗潮涌动,就在他拔襄阳、围樊城,水淹七军,达到一生军功的顶点时,却突然遭遇了吕蒙白衣渡江的袭击,并最终在曹、孙两军的夹击下全军覆灭。

    荆州的丢失和关羽集团的覆灭,对刘备显然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并非致命一击,如果继续忍耐,逐步恢复和孙权的联盟关系,没有了曹操之后的中原,究竟鹿死谁手实在尚未可知,更何况此时又发生了曹丕篡汉的事件,这对一向标榜匡扶汉室的刘备集团而言,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可是,刘备并没有全力对付靠篡汉新成立的曹魏政权,反而决定东征孙权,夺回荆州。刘备这一决策的失策之处,当年赵云就已经分析得很明白:“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当然,有人认为刘备的军事才能本来就不高,博望坡之战,汉中争夺战,可谓刘备集团在对抗曹操的过程中,两场很出彩的胜利。在《三国演义》中,这两个胜利都被归入了诸葛亮的名下,可历史上,这两仗都是刘备亲自指挥取得的胜利。博望坡之战时,诸葛亮还在隆中高卧。而夺取汉中时,诸葛亮被留在了成都,负责为前线运输兵员、粮草。这又怎么能说刘备军事低能呢?

    关羽死后,魏国内部曾发生一场关于刘备和孙权是否会开战的大争论。刘晔认为一定会开战,其理由就是:刘备和关羽“义为君臣,恩犹父子”,而以刘备的为人,不可能不给关羽报仇,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就在于刘备已经老了,人一老,往往不讲理,更何况刘备本来就是一个极有个性,而且重人际感情的异类政治人物。但刘备毕竟是个政治家,是一国之君,诸葛亮、赵云的反复劝谏,诸多重臣的坚决反对,不可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