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四章 崇祯皇帝——朱由检  史事讲将1三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p>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请求辞职,朱由检不允。魏忠贤上书乞请停止为其建立生祠,朱由检批准以前生祠保留如故,不再新修,又夸魏忠贤“有功不居,更见劳谦之美”,又以“赞襄典礼”和东江战功为名给魏忠贤、王体乾等荫官。通过对魏忠贤、王体乾及其党羽的恩荫赏赐,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他们的疑虑,也麻痹了他们。
    铲除魏忠贤的行动始于“阉党”内讧。“阉党”成员南京通政使杨所修参劾崔呈秀等,朱由检反而“责其轻诋”;另一“阉党”成员云南道御史杨维垣,两度参劾崔呈秀各种罪状,崔呈秀内心不安,请求回家守制,朱由检批准其请。崔呈秀倒台之后,魏忠贤成为下一个被弹劾的对象,陆澄源、钱元悫、钱嘉征等陆续弹劾弹劾魏忠贤罪状,尤以贡生钱嘉征言辞最激烈,列举了“并帝”“蔑后”“弄兵”“无二祖列宗”“克削藩封”“无圣”“滥爵”“掩边功”“朘民”“通同关节”十条“滔天之罪”。
    魏忠贤得知此疏,在朱由检面前痛哭流涕,连呼冤枉,朱由检不为所动,命内侍当廷诵读钱嘉征奏疏,让魏忠贤亲耳聆听,魏忠贤“震恐丧魄”。之后,魏忠贤以身体不适为由,请求辞职,徐应元本起于信王府,与魏忠贤相互勾结,但见魏忠贤将要失势,也请求养病,朱由检顺势批准魏忠贤、徐应元回家养病。朱由检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正式下旨将魏忠贤之罪昭告于世,贬魏忠贤至凤阳祖陵管理香火,客氏送至浣衣局收管。
    魏忠贤出京时,带着大量随从,威风不减,朱由检以魏忠贤“将素畜亡命之徒,身带凶刃,不胜其数,环拥随护,势若叛然”为由,下令将其逮捕至京。行至阜城的魏忠贤从“阉党”成员李朝钦那里提前得知这个旨意,两人痛饮一番后双双自缢,客氏被杖杀,崔呈秀亦自缢。其后,朱由检召回各地镇守太监,平反天启末年迫害东林党的冤狱,毁《三朝要典》,定“钦定逆案”,将魏忠贤等255人定为“逆党”,魏忠贤和客氏被凌迟戮尸,其党羽或处死,或削籍,或充军,从而实现了拨乱反正。时人评论此举“不动声色,潜移默夺,非天纵英武,何以有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由检剪除魏忠贤后,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力图挽回明朝的衰落,实现中兴之伟业。他训诫群臣,称在阉党垮台、“职掌还之各司”之后,群臣务必“致忠竭节”,洗刷积弊,以“为国节财,为民择吏”为要,同时“一切奏议有关国计者,遵我祖宗成法,不得妄议纷更”。他自己也以身作则,勤于政事,始终坚持经筵与日讲,不仅学习儒家经典,也作为听取讲官意见、与朝臣讨论时事的一个重要渠道,即使“边报纷纭”,经筵、日讲依然如故,甚至更加“精勤”。
    朱由检每天“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宫中从无宴乐之事,他不仅坚持常朝,而且除了盛暑严寒之外,都会去文华殿召见重臣,讨论政事。从未懈怠于批阅奏章,往往“批阅至丙夜不休”,甚至还在半夜下达圣旨,不仅在明朝皇帝中以勤勉着称,甚至被臣下誉为“汉、唐以来良所稀见”。
    在朝堂之内,崇祯初年的几位依附魏忠贤的阁臣黄立极、施凤来等相继被弹劾而去职,朱由检以“枚卜”(抽签)的方式挑选新阁臣。召集大臣和科道官到乾清宫,先拜天祈祷上苍保佑,再将推荐的阁臣姓名一一写出,装入金瓯之中.然后用筷子挟出。先挟出钱龙锡、李标、来宗道、杨景辰四人,群臣纷纷说时局艰难,请扩大阁臣数额,于是朱由检挟出周道登、刘鸿训二人。
    此六人就一并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以李标为内阁首辅。因来宗道、杨景辰曾名列《三朝要典》副总裁,故在半年后毁《三朝要典》之际去职。刘鸿训因处置兵变令朱由检不满意而去职,老臣韩爌入为首辅。李标、钱龙锡等仍在内阁。韩爌、李标、钱龙锡均属“东林党”派系的人物,他们积极协助朱由检定“钦定逆案”,恢复天启朝被迫害的东林党人的名誉。因此他们主持的内阁号称“东林内阁”,从而形成了“东林大盛”的局面。
    另一方面,朱由检亦留下礼部尚书温体仁、礼部右侍郎周延儒、吏部尚书王永光、兵部侍郎申用懋等非东林党的官员,以制衡东林党的势力,这四人被东林党称为“四凶”。
    在朝堂之外,崇祯初年最大的难题是收复被后金占据的辽东。朱由检将这一重任交给了曾在天启末年相继取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的原任辽东巡抚袁崇焕。袁崇焕此前因私下议和与不救锦州而被弹劾,不得已辞职返乡,朱由检就起用袁崇焕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管兵部添设右侍郎事。以袁崇焕取代王之臣,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登、莱、天津等处军务。
    朱由检在平台,当着群臣的面召见袁崇焕,袁崇焕提出了“五年平辽”的目标,并请求朱由检授予他便宜行事之权,朱由检大喜过望,表示:“五年灭奴,便是方略。朕不吝封侯之赏,卿其努力以解天下倒悬之苦,卿子孙亦受其福。”钱龙锡等四名阁臣亦称赞袁崇焕是“奇男子”。随后,袁崇焕又请求吏部和兵部的用人、户部的转饷、工部的制造都要配合自己,也不可听信谗言,朱由检亦一一应允,指示各部尚书配合袁崇焕,允诺不听信任何谗言,又赐给袁崇焕尚方宝剑,随后袁崇焕前往关外前线。
    袁崇焕到任后,整顿防务,委任祖大寿守锦州、何可纲守宁远、赵率教守山海关,对外联络明朝藩属哈剌慎朵颜三十六家,开市给赏,加以安抚。袁崇焕以先斩后奏的方式杀东江总兵毛文龙于双岛,接着上疏请罪。朱由检起初得知毛文龙被杀,感到十分震惊,转而觉得毛文龙已死,不能复生,而对袁崇焕的“五年平辽”仍抱希望,所以非但不加责备,反而“优旨褒答”。
    后金大汗皇太极在西征蒙古途中决定掉头攻打明朝,兵分三路突破大安口等处长城关隘,山海关总兵赵率教战死于遵化,袁崇焕率关宁军从宁远回防蓟州镇,亦堵截失败,后金军兵临北京城下,是为“己巳之变”。袁崇焕率军救援北京,在广渠门外与后金军激战,迫使后金军退却。朱由检在平台召见袁崇焕、满桂、黑云龙等将领及兵部尚书申用懋等,袁崇焕穿着青衣玄帽入宫,强调形势严峻,朱由检“慰谕久之”,袁崇焕又请率兵入城,朱由检不许,赐给他貂裘和银盔甲后结束这次召见。
    与此同时,温体仁已上密疏弹劾袁崇焕通敌,据说皇太极也使用了反间计,让被俘的明朝太监听到汉人将领鲍承先、高鸿中等谈论袁崇焕里通后金之事,然后放回北京。朱由检再次召见袁崇焕及满桂、祖大寿等时,就斥责袁崇焕:“尔擅杀大帅,以至今日。今又不能扞患御侮,则平日恢复之言何在?”命锦衣卫将他逮捕入狱。朱由检派孙承宗安抚东奔的关宁军,并以梁廷栋、满桂分别为文武经略,替代袁崇焕。朱由检命满桂出击永定门外的皇太极大军,反遭重创,满桂阵亡。
    皇太极亦意识到拿不下北京,便在留下表达议和之意的书信后及时撤军,从董家口出塞。“己巳之变”是继“庚戌之变”后明朝京畿所受到的又一次重大威胁,朱由检追究有关官员的责任,兵部尚书王洽死于狱中,蓟辽总督刘策、山西巡抚耿如杞、总兵张士显等文武大员被杀。朱由检数落袁崇焕“托付不效、专恃欺隐”以及给哈剌慎卖粮从而间接支援后金、图谋议和、纵敌不战、遣散援兵等罪状,将他凌迟处死。袁崇焕获罪后,先前支持过他的钱龙锡、韩爌遭到史??、高捷等亲温体仁的言官弹劾,相继去职,李标、成基命虽继任首辅,亦不能久安于位,先后辞任。东林党的势力一落千丈,周延儒、温体仁入阁主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小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