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拜口呼“龚青天”,向龚永吉叩头调恩,被京城人一直传为美谈,由于龚永古的秉公执法,雪冤存活者逾百人。
龚永吉年近七十,有归老之意,但数次奏请告老还乡均未获准,龚永吉再次上疏恳求还乡,终于获准,还乡之日,文武百官具来送行,见龚永吉行李简肃,无不啧啧称善。龚永吉还乡后,在城南崇德里置马塘造屋数间,以耕读为业,过起厂隐居生活,他虽已古稀之年,仍关心乡里,诲人不倦,谦恭待人,对公益事业总是慷慨解囊。离他家五十步地名南井处,有一溪流。洪武年间,龚永吉叔父龚寿捐资建桥一座,因被洪水所毁,行人倍感不便,龚永吉回家后即捐资予以重建。
距家三里许的义乌江畔下埠头处,原有浮桥一座。经年失修,残缺不全。一到春季,洪水泛滥,过往者时有被溺;一到冬季,水结成冰,行人根本无法涉水。龚永吉又带头捐资修造舟楫,致使浮桥恢复如新。龚永吉回乡后,从不以自己曾做过高官而自居,待人接物一视同仁,虽属贫穷潦倒者,乃至农夫、牧童均以诚相待。在他当官时,闻知故乡发生灾荒,即命家人开仓赈济,救活乡民无数。龚永吉因病殁于家,享年73岁,朝廷闻讯,派员为之以三品式营葬,并制“秋水图”一幅以诗赐之。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