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七章 主战抗清——卢象升  史事讲将1三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李自成。然而王、宋两人围堵失败,农民军从光化渡汉江进入了郧阳山区。

    卢象升传檄总兵秦翼明、副将雷时声从南漳、谷城出发,与他一起入山围剿农民军,秦翼明迷路失期,雷时声战死,卢象升单骑逃走,丢失关防,与祖宽等人的辽东骑兵会合。然而辽东骑兵不利于险阻地区作战,副将王进忠的部下发生哗变,罗岱、刘肇基的很多士兵逃跑,派人去追,他们就弯弓回头射。卢象升只好调四川及筸子地方的土兵来搜捕均州的农民军。卢象升判断难以剿灭,便在四月分派诸将扼守郧阳、襄阳一带,自己率辽东骑兵进入河南。

    当时,高迎祥等人的农民军也进入陕西、四川、河南交界地带的群山之中,农民军多而官军少,河南又大闹饥荒,官军缺饷,辽东骑兵更加人心惶惶。正在卢象升为此忧心忡忡的时候,洪承畴写信给他,建议将辽东骑兵调至地势平坦广阔的关中地区,卢象升在潼关与洪承畴会晤商议后,就让祖宽、李重镇的部队开入陕西,使“秦贼毋出、豫贼毋入”。农民军攻破郧西诸县,进攻襄阳,王梦尹向卢象升告急。卢象升渡过淅河,南下湖广,追剿农民军,并参劾唐王府所行的非法诸事。

    就在卢象升奔走河南、湖广之际时,清军第四次入塞劫掠,威胁京师,是为“丙子之变”。卢象升奉调入京勤王,抵京,清军已退,卢象升出塞救回七千多名俘虏,行至木叶山而还。崇祯帝决定以卢象升代梁廷栋镇守宣府、大同一带,任命他为宣大总督,仍兼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第二次赐尚方宝剑,卢象升在居庸关正式就任,其后驻扎阳和。自卢象升到北方后,河南、湖广一带的农民军就逃过一劫,迅猛发展。

    卢象升上任宣大总督后,大兴屯田,甚至亲自耕田劝农,他任上开军屯三十万亩,储存了二十多万石谷米,又息谷四万余石,崇祯帝嘉奖他,指示九边其他重镇都学习宣府、大同的屯田。他还一改过去封疆大吏出行时清道的旧规,微服巡边,从基层士兵口中获悉边防真实情况,从而对症下药。又开杀胡口等处马市,从卜、哈等蒙古部落购买战马,并试图利用这些蒙古部落来牵制满清。

    卢象升听说宣府的战警,当夜骑马赶到天城,各地的檄文不断用箭射来,说二百里以外的蒙古首领乞炭的骑兵横排四十里大举而来。卢象升说:“这是大举来犯。”又问道:“进入隘口了吗?”探马回答说:“还没有。”卢象升说:“大概是想东犯云阳、晋阳,让我们的军队聚集到宣府来后,他好乘虚直入。”于是,传令云阳、晋阳的部队按兵不动,自己率领部队驻扎在右卫,告诫边防官员不要轻易叫战。在与敌人相持了一个月后,卢象升说:“敌人已经懈怠,可以出击了。”通过侦察卢象升了解到三十六营敌兵离防护墙只六十里远,就暗中召云阳部队西来,宣府军队东来,自己领兵坐镇子午,从羊房堡出兵,约定时间大战。乞炭得知后就逃跑了,卢象升在阳和驻兵,乞炭不敢来边界骚扰。

    皇太极亲征骚扰归化城的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素巴第,途中经过宣府边外,向明朝边臣致书要求“讲和开市”。卢象升予以拒绝,强调“他夷可抚,东虏断断不宜轻抚”,并对皇太极严阵以待。卢象升之父卢国霦,在阳和探望卢象升后返乡途中去世,卢象升得知父丧,痛不欲生,连上七疏,请求丁忧守制。崇祯帝批准,以原任宣府巡抚陈新甲为新任宣大总督,令卢象升穿着丧服,等待交接,崇祯帝进其衔为兵部尚书,仍然负责防秋重任。

    皇太极任命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左翼军,贝勒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统右翼军,贝勒杜度等相副,两路征明。岳托从密云北边墙子岭毁长城而入,多尔衮则于青山关毁长城而入,两军在京郊通州会师,是为“戊寅之变”。

    当时,卢象升刚与陈新甲完成交接,但朝臣都推荐卢象升来抵御清兵,于是崇祯帝命卢象率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京师,并督天下援兵,第三次赐尚方剑。卢象升闻讯,伏地痛哭,请求解任,崇祯帝不允。崇祯帝召见卢象升于建极殿后的平台,卢象升针对兵部尚书杨嗣昌的主抚之议,对崇祯帝说:“皇上命臣督师,臣意主战!”崇祯帝脸色一变,过一会儿才说:“朝廷原未言抚,这都是外人议论。”他接着向崇祯帝确认杨嗣昌是否曾以格苗的典故来主和,崇祯帝表示满清与上古的三苗不同,已“凌犯天朝”,不可讲和,接着对杨嗣昌说:“剿奴与剿寇不同,卿宜慎重!”意在提醒卢象升在对清作战时,不要想围剿农民军那样身先士卒。

    崇祯帝又命卢象升与杨嗣昌和关宁总监高起潜等人在安定门开会,卢象升大谈主战,满座沉默,只有司礼太监曹化淳说:“毕竟卢老先生是正论!”崇祯帝出内帑金犒师,卢象升出城到昌平领兵,杨嗣昌前去送他,临别屏退左右,告诫卢象升“无浪战”。到了昌平后,崇祯帝又派人赐给卢象升银币、御马等物,卢象升感叹:“皇猷果壮若此,而枢部(杨嗣昌)持议若彼,无惑乎皇上以抚议咎外廷也。”于是,坚定了主战之心。

    卢象升采取出动出击的方针,命诸将各选三百精兵,准备在半夜分四路十面偷袭牛栏清营,严令各路将士刀必见血,人必带伤,马必喘汗,违令者斩。他接到驻通州的总监高起潜的信,信中说:“只听说(李愬)雪夜袭蔡州,从未听说月夜奔袭,月光皎洁之下何以偷袭?道路遥远,恐怕清军早已移动。而且奇兵宜少不宜多,若十路齐发,仍是张皇。”他不仅反对夜袭,而且提前把卢象升麾下的总兵陈国威调向东路,卢象升顿足道:“既手书相阻,复调散我兵,剑、印在我,咎将安归?”接着上疏请求与高起潜分兵作战,杨嗣昌将宣、大、山西三路号称二万士兵归他统率,卢象升在巩华城誓师,他慷慨陈词,泣如雨下。

    当晚,他接到杨嗣昌揭帖,说清军已南下,要他去通州面见高起潜。卢象升认为这是杨、高两人合伙阻止他的偷袭行动,夜不成寐。卢象升率兵至顺义,对清军展开袭击,先胜后败。杨嗣昌亲自出城到卢象升军营,卢象升斥责杨嗣昌“沮师养寇之罪”,杨嗣昌则逼卢象升对他用尚方宝剑,结果闹了个不欢而散。杨嗣昌回城后,与卢象升互通书信,约定以大局为重,卢象升与高起潜在安定门商议战略,他仍主张主动出击,高起潜以野战是清军所长为由反对。此次会议后,卢象升一度萌生请求让陈新甲代替自己的念头,向杨嗣昌表达“荐贤”之意。幕客许德士指出此举正中杨嗣昌的下怀,陈新甲是杨嗣昌的人,必然主和,卢象升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致函杨嗣昌表示自己将继续战斗。

    清军一部由顺义南下,兵锋直指东直门,卢象升面对清兵的频繁进攻,“日夜督兵力战”。清兵移兵德胜门外北土城,卢象升与之交战,又与清军交战于西直门,获十余门巨炮,清军撤退,卢象升请求乘胜追击,经过众官讨论,崇祯帝到初五日下午才批准追击,但为时已晚,清军已到良乡、涿州,随后分三路南下,一路由涞水攻易州,一路由新城攻雄县,一路由定兴攻安肃。卢象升进据保定,命诸将分道出击,大战于庆都,斩清军三百级,然而军中乏饷,牵制了卢象升的进一步行动,清宛县令左其人、真定巡抚张其平都不给他运饷,他移书兵部告急也得不到回复,监军太监方正化则密疏弹劾卢象升“縻饷逗留”,引起崇祯帝对卢象升的不满。

    京畿地区已经连续失守真定、河间等十几处州县,致仕重臣孙承宗也遇害。内阁首辅刘宇亮主动请缨,愿去前线督察军情,为君分忧,崇祯帝即刻下令将卢象升革职听勘,由刘宇亮代之总督天下兵马。杨嗣昌主张仍由卢象升总督军事,刘宇亮可前往督察军情。崇祯帝虽然被他说服,收回成命,但褫夺卢象升的兵部尚书头衔,以侍郎衔督师,戴罪立功。

    此时,卢象升所统的一部分兵力交给陈新甲去守护昌平皇陵,麾下三总兵之一的大同总兵王朴又以大同有警为由折返大同,卢象升实际掌握的兵力不过五千人而已。曾任职的大名等三府父老建议他南下大名等地募兵,但他既不想落得逃离战场之名,又不想连累大名等地百姓,所以拒绝。卢象升进驻钜鹿贾庄,当地生员姚东照助粮七百斛,士气稍振,高起潜此时就驻扎在五十里之外的鸡泽,指挥关宁铁骑。卢象升派人联络,期望次日清晨合兵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