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海无涯可不记得自己认识什么乔淼,虽说他猜测这应该又是某个乔家族老,但双方没有直接的交情,听海思远这话,又明明是托孤?
有什么重要的东西,是乔淼这个陌生的乔家长辈,要交给他的?
海无涯一头雾水地接过海思远手里的书籍,扫了一眼上面的封面三个大字。
《人道经》
海无涯顿时就是一震,手中握着的手杖啪地一下掉落在地,而他没顾得上去捡,只是迅速翻开这书页,飞快浏览。
这一看,便是半天。
“还能如此?怎能如此?”
海无涯时而眉头紧蹙,时而开怀大笑,脸上神色变幻万千,唯一不变的是他攥紧手中书籍的手。
“这《人道经》,乔老说是一位天纵奇才的乔家老祖,刚刚推演出来的。”海思远解释道。
“推演?”海无涯一听就猜到了什么,顿觉不可思议:
“这是从《须弥山王经》推演出来的?乔老离开帝都去往大秦府城之前,曾与我议论这《须弥山王经》与《长生拳经》能否兼修,这才多少天的时间啊?这位乔家老祖,是何等天纵奇才?”
他眼神有些茫然无神,显然受到了极大的惊吓,这已经超出了他的理解能力。
PS:上章有个小疏漏说一下。
其实本意要写的是,武乾坤吃了暗亏,一击跑路,然后嘴硬。
上章后面武乾坤心理活动,说什么“胜负是一时的”“剑谪仙一时比武圣人耀眼,但是武圣人笑到最后”都是这个意思。
但是昨天急着睡觉,想调一下作息,发得比较早。忘了写武乾坤受伤的描述,所以这“嘴硬”看起来就像“胸有成竹”。这个是我没写清楚引起误解读,所以上章前文稍微修改了一下,可刷新一下。
第264章 须弥山王经的开创者
夜色如水,海府中却仍亮着一盏孤灯。
灯火照耀之下,海无涯拿着手里的《人道经》,还在不断翻阅,思绪忍不住激荡起伏。
人道经可以说是他后半辈子的毕生梦想。
他在天牢读书三十年,梦寐以求的便是这么一部《人道经》,而今却从乔家人的手中得到了这部只存在于梦中的武道功法。
此时夜已经深了,而他翻动着手里的人道经,激动难眠。
比人道经更加让他震撼的,是这部武道功法的问世,太快了。
上回乔家人奔赴大秦府城之时,长生拳经与须弥山王经的共存,还只是停留在乔家人脑海之中的一个构想。
那时距离现在,才多少天时间?
“乔家的老祖,究竟是何等人物?而这样的半部《人道经》虽未完善,但却能赠予我,这又是何等胸襟?”海无涯心中震动。
要知道他的《须弥山王经》本就不完善,他心心念念的是,先把这部《须弥山王经》传播出来,再由一代代的修炼者加以完善,千百年后或许能成就他想象中的《人道经》。
结果这玩意居然不是以年为单位推演出来的,而是以天数来计算...
他根本没想到,有生之年居然能看到《人道经》的出现。
海无涯与其说是受到了震撼,不如说是受到了惊吓。
海无涯也不是寻常人,他自己就是毋庸置疑的人中龙凤。
但此时的海无涯,深切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按理说海无涯作为一朝尚书,开创须弥山王经的武道宗师,也在武极会之中有七十二贤的名誉....这代表他在某一方面,有比武圣人更强的地方。
但乔家人这半部《人道经》,一下将他搞蒙了。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时候比人与狗的差距还大。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二十多岁写出传世名篇《滕王阁序》,而从古至今的绝大多数文人,一辈子苦读也写不出这种有资格青史留名的名篇。
别说二十多岁写传世名篇,普通的读书人活到两百多岁也写不出来...
这是天赋才情的区别。
而现在海无涯便感觉....作为《须弥山王经》的创始者,他就算活个几百岁,也写不出此刻他手中这半部《人道经》。
良久,他才按着手里的书籍,满是皱纹的老脸上浮现出些许病态的潮红,感慨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
“父亲可别说这样的话。”海思远一直在默默陪伴这个挑灯夜读的老父亲,此时开口道:
“应要长命百岁才是,活得久一点,才能亲眼看看这些人道经的修习者,一步步壮大。”
“以父亲的渊博学识,若是修行《人道经》,自然老当益壮。”
海思远其实也颇有几分忧虑。
这四十年,他这个当儿子的困在百里大漠,而海无涯却是困在帝都天牢里。
天牢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常人去那会被磨掉一层皮,海无涯却在里面呆了足足三十年。
虽然武道境界在晚年重新回升了一点,但的确已落下了病根。
他将《人道经》送回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