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9节  四合院:截胡秦淮茹后,我躺平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戴军呼喊了一声,他们这一行有十几个人,小车出行不便,就找了辆中巴车。
    全程四十多公里,一大早就出发了。
    看似很远,但这地儿是后世的南六环边上啊!
    这是李无为选的地方,因为在良乡公社辖内,就是未来韩春明那小子下乡插队的地方。
    瞧瞧,这下乡其实挺好的,相当于从二环跑到了六环,条件真不算艰苦,后世北漂上下班跑得可能都比这还远。
    下乡插队也分好坏,有些直接返村下乡,就住在自己家里有些是从镇上到村里下乡,有辆自行车,也可以回家吃饭,相亲娶媳妇生孩子,这些都不耽误。
    但好些人去下乡,光是坐车,就要好几天才能到地方,更别提北大荒这些地方了。
    李无为这是917顺带考察一下,关响肯定是要下乡插队的,如果让秦淮茹生三胎,朝阳怕也保不住要下乡。
    那就提前布局,选个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的地方,得空了可以回家住两天。
    他想儿子了,也能随时去看看。
    “王大姐,我先睡一觉,到地方了叫我。”
    “好嘞,您睡吧。”
    车里也有好几个熟人,也好办事。
    等李无为一觉醒来,就到地儿了,起太早了啊,等回去在欣赏沿途的风景。
    中巴车在一个大院坝里停下,这地儿修得跟个四合院一样,但占地非常大。
    有一个可容纳上千人的大场地,周围修建有公共食堂、幼儿园,办公楼,以及宿舍楼。
    许大茂下乡放电影,就是在这种场地,有吃有住,挺好的“欢迎各位领导前来视察!”
    有公社干部前来接待,先把一行人带到了旁边公共大食堂李无为怀着好奇,到了里边,见墙上贴着一些如“努力搞生产,吃饭不花钱”之类的标语,年代感太强烈了。
    这地儿也没包间,就大食堂里边的长条桌子,他们一行人很快被安排就坐。
    跟着就有人送来一盆盆的吃食,很难得有一盆豆腐菜,和一盆黄瓜,没了。
    主食是灰面馍馍和红薯,京城这边喜欢叫白薯。
    “领导,麻烦谁交一下粮票和伙食费。”
    一个小青年有些腼腆的问了句。
    “杨广安,你有没有点眼力劲,领导吃饭能少了这点票。”
    负责接待的公社干部呵斥起来,知道你着急,可就不能迟一点再问?
    李无为笑着说:“该给的,王大姐,你给结算一下。”
    下乡调研什么的,不能白吃白喝,哪怕招待吃菜,粮票也同样要给。
    “小伙子,你叫杨广安,是做什么的?”
    李无为说话间接过一个灰面馍馍,是旁边吴大姐递来的,基层工作,不能少了和大妈们打交道,他专门挑了几个大妈跟随,这一路上的吃喝不就有保障了吗。
    “报告领导,我是食堂管理员,主要负责分配粮食。”
    杨广安十六岁参加工作,今年也才十八,妥妥的小伙。
    “很好,过会跟我一道,我要了解一些情况。”
    李无为咬了一口灰面馍馍,味道怎么说呢,就是吃全麦面包的感觉,这是没有脱麸的小麦,碾磨成粉后制成的。
    麦麸就是小麦的表皮,城里卖的白面加工时是去掉了这部分的。
    没去掉,做出来的馍馍就是灰色的,也算是好东西了,比棒子面要好。
    一顿饭很快就吃完,跟着就有人来收拾桌子,他正准备点上烟,忽然看到一个大妈在收拾时,抓起他们剥落在桌上的红薯皮,一口就吃了。
    “杨广安,你们公社条件这么差?”
    李无为真的被震撼了一下,之前有些抵触让儿子下乡,现在觉得该送下来吃点苦,才知道粒粒皆辛苦啊!
    “不算太差,就是大伙节约惯了。”
    杨广安人年轻,胆子还行,敢跟领导说话。
    李无为想了想说:“把(cjff)你们食堂的账本给我。”
    “好嘞!”
    杨广安去办公室拿账本去了,领导要查就得给。
    这时吴大姐和王大姐靠了过来,问:“组长,你还会查账啊?
    “那肯定的,我是这方便的高手。”
    李无为笑了笑,接过王大姐递来的茶水,这情形,让其它几个干部好生羡慕。
    没一会,账本送来了,李无为仔细翻看了一遍,又让接待的那位送来了粮食储备本。
    就在这食堂里,把改了解的都了解了。
    情况确实不好,但没有想象中那么坏,得益于良乡公社的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再加上刚收了小麦和棒子面不久,后边还有红薯上市,不过早俩月就在挖野菜了。
    此外,有一百多个病号,属于脱产,每天的定量是半斤,维持饿不倒就行。
    “走,带我去村里去看看。”
    李无为亲自下了田间勘察,既然带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