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五十二章:室温超导的关键  大国院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正如他所预料,是他这个学生的结婚请帖。

    谷炳牵着女友的手,脸上带着甜蜜的笑容,点着头笑道:“是的,教授,我准备和小孜结婚了。”

    徐川笑着祝福道:“恭喜你们!时间已经确定下来了吗?什么时候?”

    谷炳是他的第一批学生,收下的时候二十五岁,时隔七年,如今也已经三十三岁。

    这个年龄结婚放到普通人中是妥妥的晚婚,不过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这个年龄结婚虽然同样有点晚,但也属于正常的范畴。

    毕竟在国内,博士毕业差不多平均年龄就到了三十三岁了。

    谷炳的对象他见过,是一个来自川都那边的女生,比谷炳小五六岁,两人在一起有快一年的时间了。

    算算时间,一切顺利也差不多时候结婚了。

    谷炳笑着道:“时间已经定下来了,就在元旦,也就是一个月后。地址在绿地洲际酒店。”

    徐川笑着点了点头,拆开请帖看了一眼,笑道:“我会提前安排好时间的,一定准时参加。”

    闻言,谷炳脸上顿时带上了灿烂的笑容。

    在所有的邀请嘉宾中,除去双方的父母外,徐川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位了。

    “那个,教授,我还有个事想请您帮忙。”

    送完请帖后,谷炳摸了摸脑袋,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道。

    徐川笑着问道:“怎么了?”

    谷炳腼腆的笑了笑,开口道:“那个,教授,我想请您当我的证婚人。”

    “证婚人?”听到这个,徐川愣了一下,随即笑着道:“没问题,这是小事。”

    谷炳笑着道:“那就麻烦教授您了。”

    闲聊了一会后,谷炳带着女友离开,徐川脸上挂着笑容,目光落到桌上的红色请帖上,有些感慨。

    先有林风的女儿的满月酒,再有谷炳的结婚宴。

    不知不觉的,他身边和他年龄相差不多的朋友和学生,好像都开始走向人生的另一个阶段了。

    笑着摇了摇头,徐川将请帖收了起来,提前一个月的时间给他送请帖,这个学生倒是有心了。

    在那之前,解决掉室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好了。

    毕竟研发,或者说将氧化铜基铬银系室温超导材料复刻出来并不难,难的是后续的优化。

    元旦之后,他搞不好就要将精力投入到其他领域了。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徐川每天的生活基本都是三点一线。

    南大、川海材料研究所、星海研究院以及紫金山脚下的别墅。

    室温超导材料的研发占据了他主要的精力,至于去南大给学生上课和星海研究院主持日常工作,基本上一天只会选择一个地方。

    在长达近一个月的时间中,针对室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已经往前推进了不小的距离。

    他和宋文柏以及龚正三人各自带领一个团队,选择不同的方向进行研究,收集实验数据。

    十二月二十四,圣诞节的前一天,深冬季节的天气反常的下起了大雨,天空乌云密布。

    川海材料研究所的实验室中,徐川穿着白大褂,带着防护口罩和护目镜,将手中的材料送进了电子束蒸发镀膜机中。

    既然已经决定要在谷炳结婚前完成室温超导材料的研发,那么留下几天的时间进行初步验证是必须的。

    平安夜是个不错的日子,按照记忆中的流程,徐川已经展开了对氧化铜基铬银系室温超导材料的合成工作。

    对于他来说,即便是已经过去了十几年的时间没有再亲自动手合成过氧化铜基铬银系超导材料,整个合成过程也不可能忘记。

    其实,室温超导体的最核心关键并不在于研究其他超导材料的‘掺杂’手段上。

    而是在于另一个方向。

    即局域电子离域化,也就是所谓的凝聚态电子局域化构造上面。

    事实上,在人类研究超导材料的历史中,掺杂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手段。

    以导电性为例,它主要是由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来决定。

    从半导体芯片、单质硅等发展那里得来的经验,要提高载流子浓度就得靠掺杂,或者门电压注入、光注入等。

    但掺杂必然导致杂质和缺陷增多,迁移率下降这一结果,于是就需要考虑二者的平衡与妥协。

    寻找一个像半导体中n型掺杂的磷和硅结构和能级是如此的匹配的超导材料,是该领域所有学者几乎都在做的事情。

    绝大部分的超导材料,也都是这样发现的。

    适合的掺杂会提高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和临界电流强度这些。

    无论是低温/高温超导材料,无论是铜氧化物,还是铁基超导材料,在研发的过程中都是通过对这些基础材料掺杂其他元素来提升这些属性的。

    但是,人们并不知道在超导材料中,有哪种掺杂剂能够达到半导体的‘硅掺磷’这样完美契合的程度。

    于是对超导材料的研究做法就是穷举。

    大家把元素周期表上的那一排排的元素一个一个试,总有一个或一些,能达到结构和能级的最优匹配。

    然而材料学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领域,物质世界也是如此复杂,掺杂剂也远不止元素。

    就像钙钛矿abx3的a位就从原本的原子,变成了更为复杂的甲胺基一样,思路一下就打开了,复杂度当然也就打开了。

    这时候纯靠穷尽法的参数扫描、堆人力物力的研究思路,面对无穷多的化合物基团,显然会力不从心。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