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个好消息  大国院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站在控制室中,透过监控画面看着不远处已经停机的空天发动机,常华祥心中的震撼久久不能平息。
    
    作为一名在航天领域耕耘了几十年的学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台庞发动机对航天发展的改变。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属于电推进的时代!
    
    一旁,负责管理研究所日常事务的温远航脸上更是震撼不已。
    
    相对比在场的这些学者来说,这台电推进的空天发动机意味着什么他能想到的更多一些。
    
    电推进配合小型聚变堆所带来的强大续航,尤其是在大气层内,这种采纳空气作为工质的发动机系统,对于航天航空领域的改变,将是无法想象的。
    
    尤其是在军事上,一艘装备配套动力系统的空天飞机,将拥有着巡航全球的能力。
    
    在过去以航空母舰和海外基地为传统军事部署的战争方式,在不久的未来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可以说,这将是注定改变未来空战,甚至是整个战争格局的神器!
    
    从无边遐想中回过神来,一向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温远航都控制不住的做了好些次深呼吸才让自己强行冷静下来。
    
    长舒了一口气后,他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徐川和翁筠宗,开口问道:“徐院士,翁教授,我想问问,这台空天发动机.什么时候能正式应用上?”
    
    听到这个问题,徐川没有回答,他也抬头看了一眼负责空天发动机项目的翁筠宗。
    
    虽然目前来说组装工作和首次的测试实验已经完成了,但后续还有多少项测试,需要多少时间他也不清楚。
    
    对面,翁筠宗认真的思考了一下,回道:“这个我没法给出具体的时间和保证,不过从刚刚的初步测试的一些大体数据来看,这台空天发动机的性能参数很不错,整体也已经完成了。”
    
    “不过对于航天发动机发动机重要的不仅仅是前期的设计组装工作,还有后续的各方面测试。”
    
    “毕竟发动机这种东西是装配到航天飞机这类飞行器上面的,各类的测试需要耗费的时间相当多,在所有的工作完成前,谁也不敢保证它在航天器上性能和地面上一样。”
    
    “至于大体上的时间和规划,从目前安排来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所有能在地面上做测试能在六十天内完成。”
    
    “另外等它装配上航天飞机以后,相关的测试还需要大约四十天左右的时间。”
    
    温远航点了点头,六十天加四十天也就是一百天,接近三个半月。
    
    听起来很长,但其实这个测试时间已经相当的短暂了。
    
    要知道传统的涡喷航空发动机,在正式定型之前,要经历大大小小、从地面到空中各种种类繁多的试验,试验累计时间长达几万小时。
    
    他在科学技术蔀那边工作的时候,曾经听过一名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院士说过这样的一些话。
    
    研制一台全新设计的发动机需要至少二十年的时间,比研制新一代的飞机要长至少一倍以上。
    
    一台全新的发动机测试也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能在三百六十五天完成在业内已经算是较快的水准了。
    
    而决定设计制造出来的发动机正式运用时间的,主要因素是需要确保发动机能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进行正常工作。
    
    对于一台航空发动机来说,设计阶段需要的时间可能不会很长,但如何在复杂的条件下验证,这是发动机运用需要的周期长的原因。
    
    虽然计算机时代已经能够提升数据的运算速度,并且还能利用很强的算法基础模拟出各种数据试验场所,但有一点是不能忽略掉的,如何把这些复杂的场景转化成计算数据模拟,这才是核心。
    
    这个转化过程相当于构建一套产业系统了,需要的时间也是非常漫长。
    
    在传统的航空发动机方面,米国那边之所以能相对快速的完成新的战机的换代,就在于这一整套的工具体系他们已经构建成功了。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