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九十一章 碳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产业发展讨论会议  大国院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相关的情况目前就是这样,接下来进行会议讨论,那也希望各位能够不啬意见,有什么想法都可以会议上提出。”
    话落,台下一只手臂就举了起来。
    举手的不是别人,正是担任‘华国科学院半导体所所长’的王启明院士。
    台上的长老顺着举起的手臂看过去,点了点头示意对方发言。
    王启明院士站了起来,看着放映在荧幕上的ppt开口道:“我不怀疑星海研究院已经制备出来了报告上的碳基衬底和成品芯片吗,但星海研究院否具备实现大规模生产的能力,以及碳基芯片性能是否能追赶超越如今的硅基芯片等问题刻有解决办法?”
    “毕竟碳基芯片的难题众多,无论是碳纳米管或石墨烯等材料的高密度聚集,还是整体制备技术都非常复杂。”
    “这些对于芯片产业和电子工业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请问星海研究院是否有更进一步的提供相关的资料?”
    他不怀疑远在金陵的那个人参与进了碳基芯片的研究中。
    尽管这是一个极度跨领域的研究,但对于那个人来说跨领域突破技术屏障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
    更何况他在碳基材料上也不是没有一点基础,高品质的石墨烯大规模生产制备技术就是他弄出来的。
    在此基础上,深入碳纳米管的研究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但实验室的碳基芯片产品集成技术和工业化批量制备技术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实验室制备成功,不代表就一定能转化成工业化批量生产。
    每年全世界数十万家实验室出来的成果大部分都是废弃的,无法转变成应用成果。
    而其中不乏很多看上去有价值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在于实验室研究和工业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硅基芯片之所以能占据主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找到了工业化批量制备的方法,即‘晶体管’。
    而碳基芯片目前依旧没有,所以在这方面,担任‘华国科学院半导体所所长’的他仍然保持怀疑的态度。
    台上,老人颔首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关于你提的这些问题,在各位桌上的会议报告中都有相关的资料和解释,大家可以看看。”
    听到这话,会议室中的众人立刻就拾起了桌上的规划报告文件。
    台上,这位长老则继续回答刚才王启明院士的问题。
    “碳基芯片目前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是一个更具潜力与未来的方向,将重新定义电子工业最根本、最核心技术的赛道。”
    “如今,星海研究院已经替我们推开了踏上这条新赛道的大门,解决了碳基芯片中的大部分基础核心难题,相信剩下的困难只是暂时的。”
    “而如果我们能够在碳基芯片先一步建立自己的优势和秩序,这将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话音刚落,台下,又一只手臂举了起来。
    面对碳基芯片这一重大的技术突破,无论是在场参与会议的学者,还是各蔀门的领导,在场的众人心中有着太多太多的问题了。
    这一幕,仿佛当年栖霞可控核聚变示范堆工程立项一般,惊动了整个长安街,掀起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也掀起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
    pS:晚上还有一章,月底了,大佬们手中的月票求求了,这个月的月票连两千都没有了,(。﹏。*)。求个月票哇,八尾卖萌打滚在线求月票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