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71章 成品:碳基驱动IC芯片!  大国院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的最小雕刻制程上,都是硅基芯片难以想象的。”

    “按照碳基芯片实验室这边目前的研究进度,在半年内,我们能将碳基芯片的制备技术提高到23纳米级别左右,在一年内,能够将这个进程提升到20纳米。”

    “虽然说这和硅基芯片的7纳米、5纳米还相差甚远。”

    “但凭借碳基晶体管在物理性能上的优越性,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20纳米进程的碳基芯片,在性能上,足够比拟硅基芯片的13纳米甚至更低的精密进程。”

    硅基芯片的纳米等级顺序大体上分成了三大类。

    28纳米以上的制程为低端制程。比如130纳米,90纳米,56纳米的制程,凡是高于28纳米的进程,都属于低端制程。

    介于13纳米至28纳米之间的,属于高端制程。

    而精密制程是在13纳米以下的制程,比如说9纳米,7纳米,5纳米,最精密的是3纳米和2纳米。

    目前台积电推出的2纳米进程工艺,就属于最顶尖的精密进程。

    以20纳米的进程,在性能上比拟13纳米甚至更低纳米级别的精密进程芯片,碳基芯片的潜力几乎不可限量!

    小心翼翼的从保护盒中取出来这枚碳基芯片,袁周礼仔细的端量了好一会后,好奇的开口道。

    “我怎么感觉这枚芯片有点轻?”

    “嗯”思忖了一下,这位袁蔀长找到了一个形容词,接着道:“就像是捏着一片羽毛一样,几乎没什么重量的样子。”

    “而且它看上去真的好薄,感觉和那种装文件的牛皮纸袋的厚度差不多。”

    听到这话,徐川笑了笑,开口解释道:“这也是碳基芯片的优势之一。雄芯05号采用碳纳米管作为主要材料。”

    “而碳纳米管不仅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还因其独特的结构使得碳基芯片在保持高强度和刚性的同时,重量却相对较轻。”

    “当然,这也和这枚芯片还没有完全封装有关系。没有封装的芯片,本体就只有这么薄薄的一层。”

    对于芯片来说,没有封装的芯片晶圆也叫裸片,整体其实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受外部的潮湿、震动等的影响。

    不过实验室这边为了方便研究,使用的自然是这种类型的。

    等到后续通过使用环氧树脂等材料包裹起来后,它看上去就和硅基芯片没什么差别了。

    “对了。”

    说到芯片的封装,徐川想起来了他昨天在实验室这边看到的另一种产品,笑着看向袁周礼和任正斐,开口说道。

    “关于碳基芯片的封装和应用,实验室这边已经有了一些成品。”

    “嗯主要是电路控制、通信、传感器等方面的,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碳基芯片实验室能制备出每平方毫米集成一千万颗晶体管的芯片,对于芯片的研究来说其实已经进入到中后期了。

    后续需要做到的就是不断的压缩雕刻进程,研究低纳米的碳基芯片,电路设计等等。

    但28纳米包括28纳米之上的进程,其实就已经具备广泛应用的潜力了。

    比如电源管理、家电、LED照明、工业控制等领域,都需要高纳米进程的低端芯片来控制。

    对于这些方向,实验室这边自然不可能忽视。

    所以除了28纳米的服务器芯片外,这边已经制备出了不少相对的成熟的单一功能性或少功能性的低端产品芯片。

    “当然。”

    听到徐川这么说,袁周礼连忙点头,碳基芯片就是他这次紧急从京城那边赶来的目的,自然要弄清楚这边到底研究到了什么程度。

    如果说连成品都弄出来了,那么他该思考的就不是对星海研究院这边碳基芯片研发的帮助了,而是推广!

    没错,就是推广!

    当然,补贴和帮助肯定是有的,但更重要的是,如果说星海研究院这边已经能够制备出商业化使用的碳基芯片成品了,那么回去后,他就会第一时间写报告。

    然后联系发改wei、工业蔀、商业蔀等机构和部门联合推广碳基芯片!

    对于华国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来说,即便是低端的芯片市场,也是一个以千亿为单位的领域啊!

    带着两人,徐川来到了碳基芯片实验室的另一个研究区域。

    刷开门禁验证过安保后,一行人先走进了一间隔间,消毒清理,更换防护服、穿上鞋套戴上口罩等设备后,几人才走进一间开阔的实验室里面。

    实验室中,一排的仪器摆放在陶瓷板制造的实验桌上,里面还有好几名穿着白大褂戴着手套和护目镜的正忙碌着。

    看到走进来的一行人,这间实验室的负责人连忙走了过来,打了个招呼。

    “徐院士,赵教授”

    带着一行人的赵光贵点了点头,开口介绍道:“这位是2号产品实验室的负责人,李明研究员。主要负责电源管理芯片一块的测试和研究。”

    互相介绍了一下后,他看向李明,笑着道:“拿几份已经通过了测试的电源管理芯片过来。”

    “好的,稍等。”

    应了一声后,李明快速的走向实验室一旁的储物柜,从里面取出了几枚已经封装好了的‘电源管理芯片’,递了过来。

    顺手接过芯片后,徐川按照上面贴的标题分别递给了袁周礼和任正斐两人,笑着看向李明,开口道。

    “李明研究员,帮忙简单的介绍下这些功能性芯片吧。”

    “没问题。”

    点了点头,清了清嗓子,李明快速的开口道:“这几枚芯片都是昨天刚通过测试的产品,主要是LCD/LED驱动芯片这两种。”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