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八十一章:比收缩临界带更有意思的方法!  大国院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有人愿意交流学术领域上的东西,徐川自然是乐意的。
    
    只不过,看着对面学姐脸上带着的一些迷茫,他最终还是轻轻的摇了摇头,简单的将素数和时空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解释了一下后便跳过了这
    
    个话题。
    
    「只是可惜这项研究一直都没什么进展,本来以为今天能有一些突破的,结果还是方向都摸不到。」
    
    「对了,说起国际数学家大会,我不是见过嘉楹么,她现在还在跟张伟平院士学习吗?」
    
    不得不说,到了他这个高度,很多时候,在国内他连交流的人都很难找到了。
    
    就像是现在,在数学上学姐还能和他聊聊,甚至能给他带来一些启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一旦牵扯到其他领域的东西,就很难理解了,更别提交流了。
    
    或许,像牛顿,诺贝尔、卡文迪许、笛卡尔、达芬奇这些顶级的科学家终生未婚的原因就在这里吧?
    
    很多时候,不是他们不想结婚,只是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吧?
    
    点了点头,刘嘉欣应道:「嗯,她走的是纯数学的道路,和我不一样,跟着张院士会更好。」
    
    刘嘉楹能在前两年的Io竞赛上拿到金牌,自然离不开她的教导。
    
    徐川笑着道:「去年的时候我还说,等她跟着张院士学完大学课程,就收她当学生,现在都过去一年多了,也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了。」
    
    微微顿了顿,他接着道:「等我这边解决掉了手中的问题,再给张院士打个电话问问,把人要过来吧。」
    
    说出去了的事情还是要做的,既然说好了会收下这个学生,他还是要行动起来的。
    
    能在Io上拿到金牌,并且解开他亲自出的难题,天赋肯定是足够的。
    
    不过学习这种东西,即便是数学,单纯的依赖天赋也是不够的。天赋很重要,它能决定你上限,但环境同样也很重要。
    
    张伟平院士的数学能力的确不错,可也要看和谁对比。
    
    放在国内,他可以说是顶尖的数学家;但放到国际上,或许连一流都很难排上。
    
    毕竟,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张伟平院士最长的报告时间也只有四十五分钟。
    
    当然,这并不是否定张院士的能力。
    
    他的能力并不体现在数学报告上,而是更多偏数学应用领域的东西,比如信息安全......
    
    术业有专攻,这种情况下,与其让刘嘉楹继续跟着张院士学习,还不如早点将人要过来。
    
    虽然他并不一定能有多少的时间去指导刘嘉楹,很多时候对自己的学生都处于放养的状态。
    
    但不得不说,在基础打好的情况下,跟着他能学到的,能见识到东西只会更多。
    
    有些时候,环境对人的影响有时候比天赋都还要大,将刘嘉楹带过来,说不定日后还能再帮助华国培养出来一名菲尔兹奖。
    
    这种教育性质的工作,也是他一直都在做的事情。
    
    ......
    
    从川海网络科技公司那边回来,徐川便推掉了手中绝大部分的工作和事情,将自己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上的研究中。
    
    对于他来说,全神贯注的研究某一个数学难题,似乎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自从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间隙难题被解决后,他就很少有将大量的时间放在某一个难题上了。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