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五十章 二代可控核聚变技术  大国院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我需要你们更多的收集氘氦三聚变的数据,确定它是否能成功,以及诞生的少量微中子到底有多大的破坏力这些。”

    闻言,梁曲深吸了口气,认真的点头道:“明白,那接下来的方向,就是这两大块了。”

    徐川笑着道:“那就交给你们了,辛苦了。”

    梁曲咧嘴笑道:“辛苦啥,最辛苦最艰难的部分都已经被徐院士你解决掉了,我们做的,只不过是在你提供的思路基础上继续前进而已。”

    顿了顿,他接着道:“那今天就先这样,我这边去安排和调整工作计划。”

    徐川笑道:“嗯,我会尽快完成永磁体仿星器的设计和构造的,等这部分的工作完成后,剩下的时间,我大概会投入到空天发动机的研究那边的去了。”

    “而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发展,就交给你和能源研究所了。”

    梁曲再度深吸了口气,郑重的点了点头,应道:“请徐院士放心,能源研究所一定完成工作。”

    梁曲离去,徐川笑着摇了摇头,将桌上的稿纸收拢了回来,继续着自己的设计。

    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很重要,但这并不能让他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这个上面。

    对于航天航空的发展,以及载人登月工程的探索,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人嘛,不可能一条腿走路的,那不叫走路,那叫做蹦跶。

    而蹦跶多了,很容易摔跤的。

    相对比之下,空天发动机的设计,也同样值得他将时间投入进去。

    这两样技术,无论哪一项单独出现,都没法对航天技术造成太大的改变,但如果一起出现的话,将直接颠覆整个航天领域。

    甚至,直接颠覆整个世界的格局。

    毕竟,这个世界的规则是,不管科技如何发展,拳头大的,才能掌握道理。

    将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发展交给能源研究所那边去进行后,徐川就没再管了。

    手中的永磁体仿星器的技术花费了他整整一周的时间才完成构思,资料在第一时间送往了华国聚变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破晓示范堆工程那边,通过超算中心进行验证和后续的调整。

    这部分的工作也急不来,需要相对漫长的时间来完成。

    毕竟涉及的东西是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如果构思和反应堆的构造出现了问题,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轻则等离子体运行实验发生意外,重则直接出现聚变堆爆炸的事情也不是没可能。

    所以在弄完了自己的工作后,徐川也没急,将剩下的事情交给了超算中心后,他则来到了航天研究所。

    空天发动机,同样是他重点关注的对象。

    研究所中,徐川找到了正在进行办公的翁筠宗。

    和其他三大研究所的人员不同,航天研究所的负责人翁筠宗是从川都航天研究机构那边调过来。

    不仅仅是负责人,航天研究所的很多研究员,也都是从川都航天基地,九泉航天研究所那边或调或挖过来的。

    办公室中,看到敲了敲门后走进来的徐川,翁筠宗愣了一下,随即满脸笑容的起身迎接。

    “徐院士,您来了。”

    徐川笑着开口道:“最近其他方面的工作都比较忙,没怎么来这边,和我聊聊空天发动机的具体研究情况吧。”

    翁筠宗点了点头,笑道:“没问题。”

    应了一声,他招呼过来助理泡了两杯茶,亲自端了一杯递给徐川后,笑着开口道:“关于空天发动机的设计,目前来说暂时都还算顺利。”

    “有徐院士您之前提供的思路,大体上的设计图我们这边已经完成了,您需要看看吗?”

    闻言,徐川眼神中流露出好奇和兴趣,快速点了点头,有些讶异的问道:“这么快的吗?”

    虽然知道国内的研究机构在有了思路和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的能力很强,但能这么快就将空天发动机的设计弄出来,还是挺让人惊讶的。

    毕竟这可是一套脱离于电磁推进系统的全新发动机设计,在强度、电磁推进、推力、结构等方面都需要进行重新的设计构造。

    而航天发动机的设计,哪怕是理论已经完成了,其复杂度依旧往往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来解决的。

    严格的来说,研制一款全新发动机,不知道要多长时间,因为需要大量前期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如果仅从立项开始算,估计最少十年以上。如果技术都是现成的,出产品也得十年左右。

    比如米国装载在f-22、f-35等战斗机上的f119涡轮风扇发动机,从研发到设计,就经历了足足八年的时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然,空天发动机的设计远没有那么复杂。

    一方面是它有理论基础和前行,可以通过霍尔推进器和电磁推进器来进行改造。

    另一方面则是它对于机动性外,敏捷性,高隐身性,超声速巡航与短距起降能力这些战机要求的东西没有要求。

    毕竟它目前的主要用途是航天飞机,唯一的要求就是推力足够大。

    在少了这些严苛的要求后,图纸的设计自然简单了很多。

    不过能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弄出来,这速度还是挺让人惊讶的。

    翁筠宗笑着道:“一方面是从各大航天机构那边挖了不少人才过来,另一方面则是杨弘院士那边给与了不少的帮助。”

    “天宫上的霍尔推进单元的资料和详细数据,杨弘院士提供了不少,这极大的简便了我们的设计工作。”

    徐川点了点头,道:“这倒是麻烦杨院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