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四十九章 会战到来  镇疆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艳阳高照,鼓乐喧天。

    今日的庐州城,仿佛过年一样,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男女老幼涌上街头。卖糕饼的、耍把戏的、称肉称鱼的、贩酒贩茶的,各色商家的高声吆喝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庐州几条大街都是一派热闹非凡的喜气景象。

    人们之所以这么高兴,是因为三件大事。

    首先一个,是朝廷正式批复,免除了庐州滁州一带百姓两年的税赋。

    因为镇疆军来中原平叛作战,不靠朝廷粮饷补给,之前又屡战屡胜、立下了不少战功,所以朝廷本来打算对其进行物资嘉奖,以慰劳将士。李江遥徐友长等人商量过后,希望能够让利于民,把奖励给镇疆军的金银物资,转为驻地所在地税赋,予以免除。

    李炳权衡再三,最终答应了他们的提议。

    第二件大事,是庐州地区与镇疆军府合办的丝路商会正式成立。

    谢坦之在返回西疆鬼漠之前,特意与本地几大行会的首脑人物见面磋商,共同议定成立丝路商会,将庐州以及周边郡县的货品卖到西疆或者更远的西大陆。同时,西部的物资,也通过商会的统筹调度,运转到大江一线。

    这是一项巨大且长久的贸易活动,势必会给当地带来可观的收益,并有望使庐州变成中原地区重要的商贸中心,自然受到了商人、手工业者和农户们的欢迎。

    最后一件事,则跟打仗有关。

    镇疆兵马,无论是陆军还是水军,最近都打了大胜仗,不仅朝廷感到开心,百姓们同样也看到了希望。

    不少年轻的后生,或矢志报国、渴望能为圣唐建功立业,或发自真心地崇拜李江遥和镇疆军,纷纷要求报名加入、讨伐叛逆。

    李江遥考虑了很久,最终在徐友长等人的支持下,点头答应吸收本地青年入伍参军,以弥补之前连番战斗的兵员损失。

    今天,商会开张和新兵检阅赶在了一起,再加上减免赋税的好消息,难怪整个庐州城都热闹非凡。

    一大早,李江遥先去了校军场,与首批三千两百多名庐州新兵见面。在那里,他跟大伙讲述了镇疆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跌宕经历,讲述了镇疆将士为保家卫国血洒疆场的悲壮豪情,也讲述了如今讨伐叛军的缘由和必胜的信念。

    最后,他勉励年轻的战士们,刻苦训练、奋勇杀敌,早日平定叛乱,为圣唐再造和平繁荣的盛世景象。

    三千庐州子弟群情激昂、振臂高呼,发誓追随大都护,扫平南方!

    离开校军场之后,李江遥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商会,与地方商界的各位翘楚人物见面,并亲自主持了西疆丝路商会的揭幕仪式。为表达对镇疆军府的感激之情,庐州各行业的大老板共同决定,拿出大笔金银作为军资,代表当地百姓犒赏作战有功的将士。

    一条东起庐州、扬州,西至车迟、疏勒,连接着东西两块大陆的重要商贸纽带,在热烈喜庆的氛围中正式开启。

    之后的几十上百年里,作为镇疆军中原大本营的庐州,一直承载着贯通中西的使命,成为了圣唐皇朝影响深远、举足轻重的商业名城。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眼下庐州除了要做西大陆的生意,还得肩负平叛的重要使命。

    新兵的补充固然很有意义,但更重要的,还是镇疆军原有部队的积极备战。陆军六个军,加上水师一个军,近四十万镇疆将士厉兵秣马、日夜操练,随时准备向对岸发起猛攻。

    尤其是刚刚收缴的六百艘新战船,极大扩充了鲲鹏舰队的整体实力,令聂先增罗远等人更有信心迎战包遇春。

    根据形势发展,徐友长此时也向李江遥提出建议,可以考虑与叛军展开大江控制权的全面争夺战了。

    为此,李江遥专门派人请杨厉王纹烈秘密来到庐州,与聂先增他们一起商议水面决战的问题。

    “目前,我方的主力战舰,分布于上游夷陵一带和下游无为一带,总计约有一千五百艘左右,”聂先增发言道:“兵力相较于叛军而言,虽然还有差距,但已有一战之力。”

    杨厉点点头:“之前包遇春叔侄猛攻夷陵,毁伤我军三百余艘战舰,其自身损失同样不小。据最新情报,敌人舰队的总战力已经降至两千六百余艘,双方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李江遥笑着说道:“打仗,不仅看兵力多寡,还要看形势、资源和士气,你们是水战的行家,从这些方面再给我们分析分析。”

    聂先增拱手应是,接着道:“刚才说了,大江之上,敌我分布的状态,是我军位于上下游两端,而包遇春则占据着中间一段。具体来说,就是从荆襄、岳阳至京口、江阴一线,全长约三千四百余里,共有三十七处重要的水寨要塞。”

    “两千多艘战船,想控制这么长的水道,全面封锁是不现实的。因此包遇春只能采取节点防御、机动拦截的办法。我军在哪里实施渡江登陆,他便立刻调动附近的舰船,前往渡江地带进行阻击。”

    “我们要破解敌人的这个策略,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一两次大规模会战,打掉叛军五成到七成战船,使他们再无力实施多点机动防御。”

    王纹烈补充道:“从资源和士气上讲,双方各有优势。北方兵多将广、粮草充沛,但是造船工坊多集中在大江沿线,之前被叛军摧毁了不少,因此造船能力大幅降低。南方船厂数量众多,补充起来也更快,但是他们的士气相对低落,不如我们这边战意高昂。因此我赞成徐帅的想法,提早发动会战比较好,再拖下去的话,敌人战船很快又会多起来的。”

    杨厉也分析道:“从作战经验和作战能力上看,一开始的时候,敌人是以圣唐的阔海水军为班底,几乎全是追随包遇春多年的老兵,战力很强。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连续消耗了他们不少人马,阔海老兵的比例迅速降低,变成以南方征召的新兵为主。整体水平,双方目前几乎不相上下,这也是为什么叛军舰队后来越打越弱的一个主要原因。”

    李江遥微微颔首:“如果要与敌人展开会战,应该采取怎样的一种形式或方法?以及该在什么地方进行会战?你们放开胆子,畅所欲言。”

    杨厉应道:“昨天聂将军已经就此事和卑职做过商议,我们基本达成了共识,请他给诸位大人介绍一下吧。”

    聂先增点点头:“杨副都督客气。其实很多好想法,都是他的主意,卑职抛砖引玉,先大致讲讲。”

    说着,他站起身来,指着地图道:“我们讨论的策略,名为上下牵制、西扰东进。夷陵舰队率先行动,并请位于荆襄防线的朱雀军团配合,制造大规模渡江的假象,吸引岳阳一带的叛军战船前往阻截,最大限度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