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回到御书房,李承乾刚刚坐下,韩王李元嘉便快步而入,施礼之后入座,恭声问道:“陛下召见微臣,不知有何吩咐?”
临建年关,不仅宗室内各项抚恤、赏赐需各自到位,且还要准备各式各样的祭祀、典礼,宗正寺上...
龟兹城外,秋风卷起尘土,战马嘶鸣声犹在耳畔。赵怀义身披战袍,立于高台之上,目光如炬。战后三日,唐军尚未完全休整,赵怀义便已召集诸将,商议下一步行动。
“此战虽胜,但吐蕃主力未损,赤松德赞狼狈逃窜,未必肯就此罢休。”赵怀义沉声道,“龟兹虽复,然军械匮乏,士卒疲惫,若吐蕃卷土重来,恐难再战。”
李昭拱手道:“大人所言极是。属下以为,应趁胜追击,夺回碎叶以西要道,切断吐蕃退路,逼其求和。”
赵怀义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帐中诸将,缓缓道:“吐蕃此次南退,必会重整旗鼓。若我军追击,需速战速决,否则一旦陷入持久战,粮草难继,恐成困局。”
裴敬忠亦道:“赵大人所虑极是。我焉耆亦可提供粮草,但若要持久作战,还需朝廷支援。”
赵怀义沉吟片刻,道:“我已命人快马入长安,奏报此战胜绩,并请兵部拨发军械粮草。不过,朝廷远在长安,调兵遣将需时日,我等不可坐等。”
正说话间,帐外亲卫禀报:“大人,碎叶斥候急报,吐蕃残军已退至疏勒,并与当地叛军合流,似有反扑之意。”
赵怀义眉头一皱,沉声道:“疏勒?”
李昭道:“疏勒乃安西要镇,若落入吐蕃之手,西域局势将再度动荡。”
赵怀义目光一寒:“吐蕃果然不肯善罢甘休。疏勒守将乃我旧部,若能联络,或可里应外合,夺回城池。”
裴敬忠道:“若要夺回疏勒,需速行之。吐蕃残军虽败,但兵力仍在,若其占据疏勒,再引援军,局势将更加复杂。”
赵怀义点头:“好,我即刻修书一封,派人潜入疏勒,联络守将。若其仍忠于大唐,便可在吐蕃军中策应我军。”
李昭道:“属下愿亲自前往,探查吐蕃军情。”
赵怀义沉思片刻,道:“也好。你速去速回,切莫轻举妄动。”
……
碎叶城外,李昭率十余骑,披星戴月,悄然南下。夜色如墨,马蹄声轻,一行人穿行于山林之间,避开吐蕃斥候。
三日后,李昭一行抵达疏勒城外。远远望去,城头已换吐蕃旗帜,城门紧闭,守军戒备森严。
“大人,城中情况不明,贸然入城恐有风险。”副将低声提醒。
李昭点头:“无妨,我自有办法。”
当夜,李昭命人于城外燃起篝火,故意暴露行踪。吐蕃守军果然派出斥候搜查,李昭趁机混入城中,直奔疏勒守将府邸。
守将王德昌见李昭到来,大喜过望:“李将军,你终于来了!我已苦守半月,吐蕃军日夜围攻,若非城中百姓相助,恐怕早已失守。”
李昭道:“王将军忠义可嘉。赵大人已率军驻扎碎叶,欲夺回疏勒。若将军能于城中策应,内外夹击,必可破敌。”
王德昌沉声道:“吐蕃军中,已有数名将领暗中与我联络,愿助我驱逐吐蕃。只待时机一到,便可动手。”
李昭大喜:“如此甚好。我即刻返回碎叶,禀报赵大人,三日后,我军将兵临城下,届时将军可于城中响应。”
王德昌抱拳道:“属下愿效死命。”
……
碎叶大营,赵怀义听完李昭汇报,神色凝重。
“王德昌愿里应外合,吐蕃军中亦有内应,此战可战。”赵怀义缓缓道,“但吐蕃兵力尚强,若强攻,恐有损伤。”
裴敬忠道:“若能智取,或可事半功倍。”
赵怀义眼中闪过一丝精芒:“吐蕃主帅赤松德赞虽败,但此人极善用兵,若我军贸然进攻,恐遭其伏击。”
李昭道:“属下有一计,或可一试。”
赵怀义目光一亮:“讲。”
李昭道:“吐蕃军粮皆囤于城东军营,若能焚其粮草,断其补给,吐蕃军必乱。届时我军再趁势进攻,可一战而胜。”
赵怀义沉吟片刻,点头道:“好,此计可行。李将军,你亲自带队,潜入城东,焚其粮草。”
李昭抱拳:“属下领命。”
……
三日后,夜色沉沉,乌云遮月。李昭率五百精骑,悄然潜入疏勒城东。
吐蕃军营灯火通明,粮草堆积如山,守军巡逻严密。
“将军,敌军戒备森严,若强攻,恐难全身而退。”副将低声提醒。
李昭冷笑道:“无妨,我另有安排。”
当夜,李昭命人于营外燃起火堆,引诱吐蕃巡逻兵前往查看。趁其不备,数百唐军悄然潜入粮仓,泼洒火油,引燃火把。
“轰!”一声巨响,粮仓起火,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吐蕃军营顿时大乱,守军惊慌失措,四处奔逃。
就在此时,王德昌率城中唐军,突袭城门,斩杀吐蕃守将,打开城门。
赵怀义早已率大军埋伏于城外,见城门大开,立刻率军杀入。
吐蕃军腹背受敌,阵脚大乱,赤松德赞惊怒交加,亲自率亲卫迎战,却被赵怀义一箭射中左肩,重伤落马。
“赵怀义!”赤松德赞怒吼,“你竟敢伤我!”
赵怀义冷笑:“你吐蕃屡犯大唐疆土,今日不过是报应。”
赤松德赞咬牙切齿,挣扎起身,率残部仓皇撤退。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