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太宗皇帝的儿子或阴险、或暴戾、或桀骜,龙生九子品行不一而足,但每一个愚顽痴笨之人,谁都能看出当下李治之处境极为危险,无论其身在长安亦或是出海就藩,暗地里不知多少人欲置其于死地而嫁祸陛下。
反之,...
疏勒城头,黄沙未散,残阳的余晖洒在城墙上,映出斑驳的血迹。李清负手而立,目光如炬,望向北方那片广袤无垠的草原。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大人。”封常清再次来到他身后,神色凝重,“长安传来消息,朝廷已命郭子仪率三万骑兵驰援安西,预计月余便可抵达。”
李清微微颔首,道:“郭子仪乃良将,有他在,安西战局可稳。但突厥不会给我们太多喘息之机,乌尔骨此人虽败,却未失其志,他必会卷土重来。”
封常清道:“属下已命各镇加强戒备,并派斥候深入北境,严密监视敌军动向。”
李清点头:“做得很好。此外,我已命李延年加紧联络西域诸国,尤其是龟兹、于阗、焉耆等地的亲唐势力,务必在突厥再次南下之前,稳住西域局势。”
封常清迟疑片刻,道:“大人,若突厥大军压境,仅靠安西军与即将抵达的援军,恐怕难以抵挡。”
李清目光深沉:“不错。因此,我们必须设法分化突厥内部,制造混乱。”
他转身走入书房,取出一份密信,递给封常清:“这是李延年刚刚送来的情报??乌尔骨与其弟阿史那?摩诃之间素有嫌隙,近年来更是愈演愈烈。若能加以利用,或可令其兄弟反目。”
封常清接过密信,仔细阅读,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大人之意,是要派人潜入突厥王帐,散布流言?”
李清微微一笑:“正是。若能让乌尔骨怀疑其弟意图夺位,必会引发内乱。届时,突厥自顾不暇,便无暇南侵。”
封常清抱拳道:“属下即刻安排。”
李清摆了摆手:“此事需谨慎行事,务必选择可靠之人,且行动要隐秘。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封常清肃然道:“属下明白。”
就在此时,一名斥候飞马入城,直奔李清府邸。
“报??大人!突厥斥候在碎叶附近出现,疑似有大军调动迹象!”
李清与封常清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凝重。
“果然来了。”李清低声道,“传令各镇,严加戒备。同时,命碎叶守将固守城池,不得轻敌冒进。”
斥候继续禀报:“另有一事,碎叶以北五十里处,发现一队不明身份的骑兵,人数约三百人,皆着突厥装束,但未佩戴任何部落标识。”
李清眉头微皱:“三百人?突厥派如此小股部队深入我境,意欲何为?”
封常清沉声道:“极有可能是刺客或间谍。”
李清点头:“命碎叶守军加强巡逻,务必将其一网打尽。”
斥候领命而去。
夜色渐深,疏勒城内灯火通明,街道上巡逻的士卒步履铿锵,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
李清独自坐在书房中,烛火摇曳,映照着他那张略显疲惫却依旧坚定的脸庞。
他缓缓展开一张地图,目光落在突厥王帐所在??金山之北。
“乌尔骨……你若真想再来,我便等着你。”
与此同时,吐蕃王庭,拉萨城内。
论钦陵召集心腹将领,密议对策。
“大唐已调郭子仪率三万骑兵驰援安西,若突厥再败,我军东线恐将陷入孤立。”一名将领忧心忡忡。
论钦陵冷笑道:“郭子仪虽善战,但安西战线漫长,仅靠三万骑兵,难以抵挡突厥主力。只要突厥再度南下,大唐必疲于奔命。”
尚结赞冷冷道:“可惜,突厥如今自身难保。据密报,李清已派人潜入突厥王帐,挑拨乌尔骨与其弟摩诃之间的关系,若真引发内乱,突厥恐将自顾不暇。”
论钦陵脸色微变:“李清,果然狡诈!”
尚结赞叹道:“吐蕃如今四面受敌,若再战,恐将亡国。不如趁大唐尚未完全腾出手来,与之和谈,争取喘息之机。”
论钦陵怒道:“和谈?大唐岂会轻易答应?若不战而和,大唐必趁势压我吐蕃,使我永无翻身之日!”
尚结赞淡淡道:“那你便战吧。只是,我军主力仍在东线,若大唐趁机攻我,吐蕃恐将不保。”
论钦陵沉默片刻,最终咬牙道:“好,我便再试一次。若突厥无法南下,我便亲自率军,攻我大唐东线,牵制其兵力!”
尚结赞冷笑:“你若执意如此,吐蕃恐将陷入更深的泥潭。”
论钦陵不再理会,起身离去。
拉萨城外,夜风呼啸,乌云密布,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而在大唐长安,皇宫之中,皇帝李隆基正与宰相张九龄议事。
“吐蕃局势如何?”皇帝问道。
张九龄拱手道:“据最新密报,吐蕃权臣尚结赞主张和谈,而论钦陵则欲再度出兵。二人争执不下,吐蕃内部局势愈发紧张。”
皇帝微微颔首:“吐蕃若能内乱,对我大唐而言,无疑是好消息。”
张九龄道:“陛下,臣以为,可派人前往吐蕃,暗中挑拨尚结赞与论钦陵之间的关系,使其矛盾加剧,从而引发内乱。”
皇帝沉吟片刻,缓缓道:“此计可行。但需谨慎行事,不可让吐蕃察觉。”
张九龄点头:“臣已命人挑选合适人选,即刻出发。”
皇帝目光深远:“吐蕃若乱,大唐便可彻底掌控西域。此战之后,西域将再无大战。”
张九龄拱手道:“陛下英明。”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