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一四零章 小妹婚事  天唐锦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卢氏奇道:“怎地说起此事?”

    一家有女百家求,更何况房家这样“一门两国公”的顶级权贵之家?自小妹房秀珠尚未及笄之时便被媒婆踏破了门槛,这两年求亲者更是犹如过江之鲫。

    而房俊的态度一直都是“再等等”,什么“女儿太早出嫁阅历全无难免受夫家之气”、“过早生产对身体有害无益”、“女人做闺女的时候最尊贵、放在家中多养几年”......诸如此类颇多借口。

    现在却冷不丁谈论起小妹婚事,难免让她意外。

    房俊喝了口参汤,遂说起之前在韩王府中大姐之言辞......

    言罢,他看向父亲:“父亲以为蒋王如何?”

    坊市之间多有传扬房玄龄“惧内”,事实上卢氏确实强势,但涉及家中大事还得房玄龄做主……………

    房玄龄略作斟酌,迟疑道:“按说蒋王确实不错,早年身为皇子虽有纨绔之气却举止皆有分寸,既不似蜀王那般暴躁乖戾,亦不似齐王那般恣无忌惮,这些年更是愈发稳重,但王即将出海就藩,若秀珠嫁过去必然随其出

    海,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返本土。”

    作为家中最小的闺女,房玄龄亦是宠惯溺爱,如珍宝,怎忍心将来随同蒋王出海就藩、天各一方?

    房俊不以为然:“这一点倒是需牵挂,蒋王就藩之地我已有所斟酌,必然是沿海之处,只需向陛下谏言就可确定,届时有水师通航往来便利,想回就回,想走就走。况且天家礼仪繁琐、规矩众多,大姐即便就在长安,可一

    年到头又能回几次家?”

    亲王妃的地位自是不比宫内妃嫔,但规矩、礼仪却并未减少,等闲很难见到外客,更遑论离开府邸。

    房玄龄点点头,不过并未做出决断,而是反问:“你觉得呢?”

    时至今日,他早已不将这个次子单纯的当做儿子看待,而是用一种颇为复杂的心情予以尊重,很多事情都会询问,在意房俊的意见。

    房俊则说道:“还是看看小妹的心意吧。”

    房玄龄颔首,房俊便吩咐女去看看房小妹是否入睡,若尚未入睡便喊过来。

    未几,披着一件狐裘,粉雕玉琢的房秀珠脚步轻快的进了书房,向父兄,母亲见礼之后乖巧坐在母亲旁边,秀眸闪闪,好奇问道:“这么晚叫我过来什么事?”

    卢氏拉着她的手,将蒋王有意求亲一事低声说了。

    房秀珠秀面微红,垂下螓首。

    房俊温言道:“婚姻大事攸关一生福祉,且不管李恽之身份,只问你自己心中是否钟意此人愿意与他共度余生。你若不愿,莫说区区一个蒋王,‘四大天王”来了也不行!”

    卢氏不满,先训斥一句:“好好说话,莫要亵渎神明!”

    继而又道:“你就挨个宠着吧,既宠大姐、更宠小妹,瞧瞧你大姐现在何等飞扬跋扈,整个韩王府上上下下说一不二,我都看不过眼!现在又惯着小妹,自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里有她自己做主的份儿?”

    只要想想大闺女如今在韩王府那等颐指气使的嚣张气焰,便可见将来小闺女在夫家大抵也是如此,卢氏便忍不住头疼。

    她虽强势,但家中大事素来由房玄龄做主,分得清轻重,自己两个闺女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今不少权贵人家都嘲笑房家“家学渊源”,连带着她的名声都坏了……………

    房俊自是不会反驳母亲说的话,喝了一口参汤,瞧见小妹正偷偷看他,遂挑了一下眉毛,给了一个“万事有我给你做主”的眼神。

    房秀珠便掩唇笑起来,心里甜丝丝、美滋滋的。

    满天下的权贵,贵戚、门阀,哪一个的女儿不是用来交好盟友、换取资源的“货物”?只要联姻可获取家族需要的礼仪,莫说未来夫婿之人品了,即便是瘸子、聋子、瞎子,照嫁不误。

    哪里有人家会问闺女一句“喜不喜欢”?

    这种受宠的感受如同无边温水一般将她包裹,浑身上下暖洋洋的无比受用。

    但受用归受用,她却素来识大体,知进退。

    抿了抿嘴唇,眼眸低垂,秀面微红,轻声道:“婚姻大事,自请父兄做主便好,至于蒋王殿下......也还可以。”

    房俊不满:“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还可以”是什么意思?”

    房秀珠愈发脸红羞涩,撒娇道:“还可以就是还可以呗。”

    房俊无语:“你是傻的么?就问你行不行,别这么模棱两可!平素看着一副聪慧爽利的样儿,怎地此等大事上却这般含糊?”

    房秀珠低着头,不说话。

    房俊还欲再说,却是卢氏看不下去了,瞪眼骂道:“我看你才是傻!都说还可以了,那就还可以呗!非得刨根问底作甚?”

    "AE......"

    被老娘骂了一句,房俊这才反应过来,看着羞赧的小妹,啧啧嘴,无言以对。

    女儿家既然说了“还可以”,那就真的是“可以”了,大家闺秀岂能将“我愿意”说出口?

    卢氏搂着小闺女的肩膀,伸手抚着她鬓角,对房俊笑着道:“行了,这件事你就别管了,回头我让王妃去知会蒋国夫人一声,等着来提亲就好。”

    房玄龄则询问房俊:“陛下对于出海就藩之亲王是否有何限制?是仿照汉朝旧制,还是重新制定规则?最重要是就藩之亲王是否准许与本土仍有钱帛往来?”

    他这一问,房俊马上反应过来:“父亲是担心之前的准备的嫁妆有可能受到限制?”

    “亲王出海就藩,有利亦有弊,有利之处在于疆域之外多了诸多屏障,极端情况之下可以作为战略缓冲,弊端则是亲王们脱离掌控之后难免升起不臣之心,而掐断内外钱帛之流通,则是防范于未然的最好手段。”

    亲王于国外起兵是很难攻破本土防御的,但若是朝中有内应则一切皆有可能。

    而内应之培养除去政治联盟之外,最好的办法便是用钱帛收买,一旦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