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一一九章 以仁为本  天唐锦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临川公主埋怨道:“那房俊嚣张跋扈、无人可制,你难道不知?只去将钱帛借回就好,何必出言不逊呢。”

    她对自己的心情也很是感到怪异,最重的并不是房俊发飙,而是埋怨周道务不该当面挑衅房俊……

    不过...

    李清自流言案后,朝堂之上再无人敢轻视兵部之权。李隆基对李清愈发信任,命其兼理兵部与陇右节度使,更允其在兵部中自行任免官员,以稳固边防。张九龄虽为宰相,却也对李清倚重有加,凡边事必与李清商议。

    然而,李清心中明白,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安禄山旧部虽被肃清,但残党仍潜伏于边地,吐蕃亦虎视眈眈,朝中旧臣虽被清洗,却仍有暗流涌动。他深知,若要彻底稳固大唐边疆,必须从制度入手,彻底改革兵制。

    这日,李清召集兵部众臣于尚书府议事厅,张瑶与艾米尔亦在座。

    “诸位,如今边军已初步整顿,但仍有诸多弊端未除。”李清开口,语气沉稳,“我意推行兵部新制,将边军划分为五镇,每镇设总兵一人,直接受兵部节制,不再由节度使统辖。”

    此言一出,厅中众人皆露惊色。

    “李相,此举是否过于激进?”一名兵部侍郎迟疑道,“节度使制度自开元以来便已确立,若骤然改之,恐怕会引起边将不满。”

    “正因节度使权力过重,才导致安禄山之乱。”李清目光凌厉,“若不削弱节度使权力,边军迟早再成祸患。我已与陛下商议,此事势在必行。”

    张瑶点头:“陛下已允准,兵部将拟定具体章程,逐步推行。”

    艾米尔亦道:“此事虽有阻力,但若能以渐进之法推行,辅以赏罚分明,边将未必会反对。”

    众臣见李清态度坚决,又知此事已得皇帝允准,便不再多言,纷纷领命。

    李清遂命人起草兵部改制章程,并亲自前往陇右、河西等地巡视,与各镇将领商议改制细节。

    数月后,兵部新制正式推行,五镇设立:陇右、河西、朔方、安西、北庭,每镇设总兵一人,皆由兵部直接任命,节度使权力大幅削弱,仅保留对五镇的协调之权。

    然而,改制刚推行不久,便遭遇第一波阻力。

    朔方镇总兵王思礼上书,言改制之举动摇军心,请求暂缓推行。

    李清接到奏报后,沉思良久,随即回书一封,言明改制之利,并亲自前往朔方安抚军心。

    朔方军营,李清抵达之日,王思礼率众将出迎。

    “李相亲临朔方,不知有何吩咐?”王思礼拱手问道,语气恭敬,却隐隐透出一丝不悦。

    “王将军,改制之事,乃为稳固边防,非为夺将军之权。”李清淡淡一笑,“若将军有疑虑,可当面提出,我愿一一解答。”

    王思礼沉默片刻,终是开口:“李相,我等皆知改制之意,但骤然削弱节度使之权,若吐蕃趁机来犯,谁来统筹五镇?”

    “此正是改制之目的。”李清道,“五镇各自为战,难以协同,若由兵部统筹,可随时调遣,灵活应敌。”

    王思礼皱眉不语,显然仍心存疑虑。

    李清见状,遂召集朔方诸将议事,详细讲解改制之利,并承诺兵部将派遣监察使巡视五镇,确保改制顺利推行。

    最终,王思礼虽未明言支持,但也未再反对。

    李清离开朔方后,命人将改制推行至各镇,并派遣亲信前往各地监督执行。

    然而,改制推行仅半月,安西镇便传来急报??吐蕃使者秘密潜入安西,意图策动边军叛乱。

    李清闻讯,立即启程前往安西,途中又接到河西镇急报,称有吐蕃商队暗中资助边军将领,意图煽动兵变。

    “看来,有人不愿看到改制顺利推行。”张瑶在信中写道,“吐蕃与旧党残余勾结,意图搅乱边疆。”

    李清冷笑:“既然他们想乱,那我便让他们彻底乱不起来。”

    他一边命兵部加强监察,一边亲自前往安西,同时下令赵元庆加强河西防务,以防吐蕃趁机出兵。

    十日后,李清抵达安西,安西镇总兵李嗣业亲自迎接。

    “李相,吐蕃使者已潜入城中,属下已命人监视。”李嗣业低声禀报。

    “很好。”李清点头,“你可放出风声,言兵部将派使者前来巡视,诱其现身。”

    李嗣业依计行事,果然不出两日,吐蕃使者便试图联络安西军中旧党,密谋策动兵变。

    当夜,李清亲率兵部亲卫,突袭使者藏身之所,将其一网打尽。

    审讯之下,果然牵出数名安西将领,皆与吐蕃有密信往来,甚至有人已接受吐蕃贿赂,准备在边疆制造冲突。

    李清当即将涉案将领革职查办,并命人将吐蕃使者押送长安。

    此事震动朝野,李隆基震怒,下令彻查各地边军,凡与吐蕃有私通者,一律革职查办。

    与此同时,李清在安西召开五镇将领大会,宣布兵部改制已势在必行,任何抗拒改制者,皆视为叛逆。

    “今日之事,便是前车之鉴。”李清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炬,“改制非为夺权,而是为保边疆安稳。若有人妄图借吐蕃之力,扰乱边疆,那便与叛贼无异。”

    诸将皆神色肃然,纷纷表态支持改制。

    至此,兵部改制终于在五镇全面推行,节度使制度名存实亡,兵部真正掌控边军。

    李清返回长安那日,正值初春,细雨绵绵,长安城外桃花初绽。

    他策马入城,直奔皇宫,向李隆基复命。

    李隆基听罢,沉吟良久,终是点头:“李卿此番出征,不仅平定吐蕃阴谋,更稳固改制大局,实乃大功一件。”

    “陛下谬赞。”李清拱手道,“臣不过是尽职而已。”

    李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