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r/>
他总不能直言相告,贾文和看不上你董卓,不举荐也有我本人的私心,避免被贾诩盖过风头。既然他贾文和想韬光养晦,那我便顺水推舟,让其继续隐藏。
“贾诩此人喜欢蛰伏,不愿扬名天下。”左思右想后,李儒给出这一答案。
“那他为何去了刘备麾下,便不再蛰伏?”董卓继续追问。
这话再次让李儒难以回答,总不能说你还没有获得贾诩的认可吧?
可以预见,以董卓的性情,若是实话实说,他必然会恼羞成怒。
正待回答,却又听李肃说道:“军师莫不是故意让贾文和投向刘备,好为自己准备退路吧?”
“哦?在下也有一问,刘备究竟给李将军许诺了什么赏赐?”
事已至此,李儒已经能确定,李肃必然已经倒戈,否则绝不会如此想要置他于死地。
李肃心头一跳,他没想到李儒会这么快洞悉,让他有些猝不及防。
他的确已经投向刘备,李儒的项上人头正是他的投名状,也是晋身之姿。
除此之外,还要借李儒之死挑拨董卓与韩遂之间的关系,如果这些事能够办成,刘备许诺的“侯爵”就会实现。
至于他是如何与刘备取得联系的,这就不得不提起他的少年好友,人中吕奉先了。
世事总是如此奇妙,前世吕布是在李肃的蛊惑下杀死义父,投向丁原。如今在刘备和郭嘉的影响下,却变成了吕布蛊惑他。
这也许正是“天道有轮回”吧!
不过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虽然被李儒点破,但李肃很快稳住思绪,嗤笑道:“军师这是眼见事情败露,想要祸水东引不成?”
李儒冷笑道:“我与韩遂素不相识,你觉得此事可信么?”
“这倒也未必,也许军师和韩遂有共同利益。据在下所知,军师在月前已经偷偷将家眷送出长安城,看来是有所图谋。”
李肃话里话外无一不在暗示,李儒这是要勾结韩遂倒戈,将董卓的人头作为投向刘备的晋身之姿。
李儒大怒:“李肃,你竟敢动吾家眷!”
他心知肚明,这又是出自刘备的手笔,要么是李肃的人,要么就是那蛰伏的锦衣卫。
董卓的脸色已经彻底阴沉,他本就因为李儒近来屡次失手而不满,如今又是证据确凿,压抑的情绪瞬间爆发:“来人,将李儒押下去。”
李儒心中失望至极,但还是劝道:“主公,绝不可轻信李肃此人,若是与韩遂反目,受益的必然是刘备。”
“事已至此,你还敢为他开脱,带下去!”
俗话说,忠言逆耳。
董卓原本就对韩遂不明不白的落败而心存不满,如今被李肃这么一挑拨,愈发怀疑今日之败是因为内部有叛徒。
李儒这苦口婆心的劝告,在他听来却是维护同谋。
李儒被士兵带下去后,董卓又看向李肃:“你所言可属实?”
因为连番失败,多年基业正被逐步蚕食,他现在看谁都像叛徒。
李肃一脸义正言辞道:“末将对主公忠心耿耿,日月可鉴。如今证据确凿,主公难道还认为末将是在诬陷李儒吗?”
“如果末将猜得没错,韩遂此时已经和刘备暗通款曲,若不加以防范,我等只怕是回不了长安!”
董卓盯着他看了许久,忽然露出笑颜。
“你说得对。”
也许这个时候,顺着董卓的心思去说,才能获得他的认可。李儒不是不懂,而是不能这么做。
唇亡齿寒,如果将韩遂推向刘备,他们就真的彻底没有机会了。
董卓随即又下令道:“即刻派人给马腾传信,让他密切监视韩遂的动向。只要他们有勾结,就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
“是,主公。”
李肃暗笑,自然会有蛛丝马迹,因为刘丞相会为他创造呀!
……
“为何选择将丞相的书信送给韩遂,而非李儒?”
营帐内,两道身形相对而坐,煮茶论政。
其中一人是郭嘉,另一人则是苏哲,锦衣卫暗部密探的执掌者,这次离间计正是经他之手,层层布局。
苏哲心中一直存着疑惑,在他看来,李儒更聪明,也更容易识破他们的计谋,应该把最重要的罪证放在他身上。
郭嘉笑道:“因为董卓是聪明人。”
聪明人?
苏哲不解。
若是聪明人,又怎会中他们的离间计?
郭嘉并未急于解释,而是忽然问道:“你觉得此时的董卓心里在想什么?”
苏哲想了想,答道:“如今形势对他愈发不利,他定然是如同惊弓之鸟,疑心重重,这也是我们的离间计得以施展的原因。”
“是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不信任李儒。”
“那不是更应该加重他的疑心么?”
“加重他的疑心并不一定要更多证据,而是要逐步引导,让他自己怀疑李儒,这也是聪明人的通病。”
郭嘉继续道:“我们把所有证据放在他面前,他反而会不相信。可若是让他自己查证,他就会认定李儒已经背叛他。”
“有时候,信任与怀疑只在一线之间。当他得知自己信任的人背叛自己的时候,就会恼羞成怒,做出错误的决策。”
苏哲一知半解,于是追问道:“奉孝为何对董卓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