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谢谢。”才让卓玛点头,一边整理行李,一边问道,“情况究竟有多严重?”
“比我们预想的更糟。”图布辛低声说道,“过去一年,草原退化速度加快,部分地区已经出现沙漠化的迹象。我们尝试过一些措施,但效果甚微。听说你们在非洲取得了成功,我们希望能在蒙古复制你们的经验。”
“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才让卓玛语气坚定,“我们必须先了解这里的生态结构、气候条件、放牧方式,才能制定出真正有效的恢复方案。”
一行人驱车前往位于乌兰巴托郊区的农业研究中心。一路上,才让卓玛透过车窗观察着草原的状况。远处的草场稀疏而枯黄,有些地方甚至裸露出大片黄土,风一吹过,尘土飞扬。
“这片区域原本是优质草场。”图布辛指着窗外,“但过去十年,过度放牧和气候变化让草场迅速退化。牧民们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扩大放牧范围,结果形成了恶性循环。”
才让卓玛沉默片刻,随后说道:“我们必须尽快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土壤状况、水源分布和植被类型。只有掌握第一手数据,才能制定出科学的恢复计划。”
抵达研究中心后,才让卓玛立刻召集团队成员召开会议。她将团队分为三个小组:一组负责土壤与植被调查,一组负责水源与气候分析,第三组则负责与当地牧民沟通,了解他们的放牧习惯和生存需求。
“我们的目标不是单纯恢复草原,而是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她对团队成员说道,“这不仅需要科学的方法,更需要牧民的参与。只有他们愿意改变,草原才有真正的未来。”
第二天一早,才让卓玛便带领土壤调查小组前往东部草原。这里曾是蒙古最肥沃的草场之一,如今却已变得满目疮痍。她蹲下身,轻轻拨开一层枯草,露出底下干裂的泥土。
“土壤板结严重,有机质含量极低。”她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对小林说道,“我们需要尽快进行土壤改良,引入耐寒耐旱的草种,并建立轮牧制度。”
“但问题是,这里的冬季漫长而寒冷。”小林皱眉,“草种存活率可能不高。”
“那就选择适应性强的本地草种。”才让卓玛说道,“我们可以先进行小范围试验,再逐步推广。”
团队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穿梭于草原各地,采集土壤样本、测量风速湿度、分析植被覆盖情况。与此同时,与牧民的沟通也在紧张进行。
“我们祖祖辈辈都靠这片草原生活。”一位年长的牧民握着才让卓玛的手,眼中满是忧虑,“但现在,草越来越稀,牛羊越来越瘦,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才让卓玛轻声说道,“我们会引进新的草种,帮助你们恢复草场。但你们也需要改变放牧方式,给草原喘息的机会。”
“我们愿意尝试。”牧民点头,“只要草原还能恢复,我们就愿意配合。”
几天后,团队初步完成了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才让卓玛在研究中心的会议室里,向当地政府官员和联合国代表汇报了调查结果。
“根据我们的分析,蒙古草原的退化主要由三个因素造成:过度放牧、气候变化以及水资源管理不善。”她指着投影屏幕上的图表说道,“要恢复草原,我们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她详细介绍了团队的恢复计划:首先,在退化最严重的区域引入耐寒耐旱的本土草种,并建立轮牧制度;其次,修复水源系统,利用太阳能水泵和滴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最后,与当地牧民合作,建立生态合作社,推动可持续放牧模式。
“这个计划听起来可行。”图布辛点头,“但我们最大的问题是资金和人力。你们的团队能支持多久?”
“我们会在这里驻扎至少六个月。”才让卓玛语气坚定,“但我们也希望联合国和当地政府能提供长期支持。草原的恢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场持久战。”
会议结束后,才让卓玛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打开电脑,开始撰写项目报告。夜深人静,窗外的风声呼啸不止,但她的心却异常平静。
“今日完成草原调查,初步确定恢复方案。”她在报告中写道,“尽管资源有限,但只要我们坚持科学治理、牧民参与、政府支持三位一体的模式,草原仍有希望。”
写完最后一行,她抬头望向窗外。蒙古的夜空同样清澈,但比非洲多了一份肃穆与冷峻。她知道,这片土地的未来,将由他们共同书写。
几天后,第一批草种被运送到试验区。团队成员们在寒风中忙碌着,播种、浇水、搭建滴灌系统。才让卓玛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卓玛姐,你觉得这次能成功吗?”小林走过来,轻声问道。
“我不知道。”她笑了笑,“但我知道,如果我们不尝试,就永远没有机会。”
小林沉默片刻,最终点头:“那我们就一起努力。”
草原的故事,仍在继续。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