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六章借助孔家  扬锋汉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r/>
    杨安玄苦笑地摇摇头,要想改变这个现状,岂是一朝一夕之功,任重道远只能且行且变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然有心改变这个时代,总要做些什么。

    此次世家举荐的子弟多达三四十人,杨安玄有意让寒门子弟有机会前来参加,索性打破地域限制,广招天下有识之士。

    这样一来影响大了,议论、非议肯定也会随之而来,杨安玄有意步步登高,早然想能少些荆棘挡路。

    虽然自己在士林中颇有声名,新词旧诗、《小窗幽句》为文人雅士所喜,甚或能引一时风潮,但自己毕竟年岁还轻,在儒家经学还没有什么地位。

    杨安玄拂开低拂在道旁的树枝,自己要想将此次雅聚办成文坛盛事,还需借重大儒压阵。

    随着佛道兴起,儒术独尊的情况已然不存,不过儒学有助于君主统治天下,前秦苻坚当政之时采取崇儒政策,姚秦接替前秦后,姚兴召聚儒学大师姜龛、淳于岐、郭高等人到长安说学授徒。

    拓跋珪建都平城后,重用崔宏等人,推广儒学。东晋朝堂之上车胤、孔安国等人都是儒学

    大师,孝武帝司马曜当年时常召聚大臣讲学为乐。

    想到车师之死,杨安玄轻叹一声,自己与司马元显之间的仇隙是越来越大了,身为弟子,自己终要替车师讨个公道。

    当代大儒是不少,但远不如三国时的郑玄、卢植那样声名显赫,杨安玄猛然一拍额头,怎么把孔家忘了。

    要说儒学,怎么离开得孔家,若是请出孔子第二十五代孙,奉圣亭侯孔懿前来讲学授课,那定能让天下儒士纷沓而至。

    孔夫子不是说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吗,正好借孔家这个金招牌广招人才,杨安玄露出得意的笑容,连借口都有了,就是魏武帝曹操所说的。

    杨安玄在心中盘算开来,现在是九月十二日,要让远道的学子赶来,至少要二个来月的时间,不妨就将讲学的时间定在十一月二十二日,有七十天的准备,便是江南的士子也能前来了。

    讲学的地点,杨安玄想了想,没有放在许昌。前几日鄢陵县令钟光提及境内多温泉,邀杨安玄冬日前去沐汤。

    便定在鄢陵好了,《论语》中夫子因曾皙所说的而叹道:吾与点也。虽不是暮春,但能参与此盛事,听孔夫子后人授学,当让世人再叹:吾与有荣焉。

    想到这里,杨安玄兴冲冲地返身回书房,他要写一封书信打动奉圣亭侯孔懿前来。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