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的深情、民族团结构的力量、以及一代代建设者在这片土地上传承不息的理想与信念。
前方的路依然很长,但希望之水,已然在脚下奔涌。
在通往阿瓦提乡的干渠建设中,有一段需要穿过一小片坚硬的花岗岩山体。
爆破开挖成本高、风险大,且可能影响周边地质稳定。指挥部决定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开凿的方式,进度相对缓慢。
工地上来了一位特殊的老人,名叫库尔班江,是阿瓦提乡乃至整个县都知名的老石匠,年轻时参与过不少传统水利设施的修建。
他沉默寡言,每天只是背着手,在工地上转悠,看着工人们用风镐、铁钎与顽石搏斗。
施工队长起初没在意,以为老人只是来看热闹。
直到有一天,他们遇到了一段特别坚硬的岩层,风镐打上去只能留下白点,进展几乎停滞。工人们累得筋疲力尽,怨声载道。
库尔班江老人走过来,摸了摸岩石,用生硬的汉语对队长说:
“这样不行。石头也有‘脾气’,要顺着它的纹路。”
他拿起一把废弃的、磨秃了的钢钎,在岩石上这里敲敲,那里听听,然后用粉笔在岩面上画了几条看似随意的线。
“从这里,打浅眼,少装药,闷炮。”他比划着。
队长将信将疑,但看老人笃定的眼神,决定试一试。
按照老人标记的位置和方式,打了几个浅孔,装了少量炸药。
一声闷响后,岩石并没有被炸得四分五裂,而是沿着老人画的线条,整齐地裂开了一道缝隙。
工人们再用撬棍一撬,一大块岩石便应声而落,效率大大提高。
施工队长又惊又喜,连连向老人道谢。
库尔班江只是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从此,他成了这段工地的“技术顾问”。
他不用现代仪器,全凭几十年的经验和一双手,就能判断出岩石的走向、硬度,指导工人如何下钎,如何使力,往往能事半功倍。
更让人动容的是,在渠道内壁需要用石块浆砌护坡的地段,库尔班江老人主动要求参与。
他不要高工资,只要求用他熟悉的、从附近河滩挑选来的青石。
他带着几个跟他学过徒的年轻人,用最传统的方式,一锤一凿地打磨石块,然后用石灰、糯米浆和细沙混合的传统灰浆,将石块严丝合缝地垒砌起来。
喜欢大国军垦请大家收藏:(m.boshisw.com)大国军垦博仕书屋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