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95章 南北榜案  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r/>    “国之重在于团结,再如此下去,只怕我大明南北,便要相互敌对排斥,乃至走向分裂……如此,岂是昌盛之道?”

    “朕所烦忧的,正是如此啊!”

    说完,目光灼灼的看向刘三吾。

    朱标已暗示的很明显了,谁料刘三吾竟将脖子一梗,道:“科举乃国家抡才大典,自是该唯才是举。”

    “陛下岂可有更改举试结果之心?”

    “至于南北分裂,纯属无稽之谈……北人若有能耐,自当奋发图强,来年胜过南方士子就是……”

    “卿家此言,就有些过于偏颇了。”朱标皱了皱眉,仍努力维持着面容的和煦,道:“北方久陷异族之手,复归华夏,不过三十余年。”

    “南方自宋时便已昌盛,书院、学塾林立,与北方底蕴已相差数百年。”

    “此时让北方士子胜过南方,岂非失之公允?”

    “陛下欲变相优待北方士子,这岂非失之公允?”刘三吾辩驳道。

    “国家抡才大典,断不能如此儿戏!”

    “……难道让国家南北相争,比之举试更加重要吗?”朱标也有些怒了。

    “抡才大典,断无儿戏的可能!”刘三吾仍是坚持到。

    朱标额上的青筋跳了一跳,刘三吾是他也看重的文臣,某些程度上甚至是他的老师。他原以为,刘三吾该是会知晓大局的。

    却不料,竟会如此的冥顽不灵!

    “……朕意已决,要重审恩科试卷。”朱标道。刘三吾此时正处于激动的状态中,回去让他好好考虑一番,或许会分清楚哪一种做法对国家更为有益。

    “爱卿且再劳烦一番,重新审阅那些试卷。从中重新厘定排名。”

    “朕希望,这一次的排名,能合朕心意。”

    “同时,能兼顾家国大义,平天下百姓悠悠众口。”

    这几乎已经是明示了。

    刘三吾本来仍想拒绝,朱标三令五申,老人家脸上仍是带着一股桀骜之气,对朱标的意思颇为不以为然。

    此老刚正不阿,他是真心觉得,科举不可徇私。即便为此引致南北士子互相敌视,也在所不惜。

    无奈之下,朱标挥退了说不通的刘三吾。只觉得太阳穴不断跳动,福安进得殿来,见了朱标面色苍白,下了一跳,忙上前来欲图搀住朱标:“陛下……陛下,您,您这是怎么了?”

    “无事,无事……”朱标摆了摆手。这还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没有老朱压阵的艰难。

    若是老朱在朝,遇到刘三吾这种,他自有方法处理……

    “莫不是那刘老倌儿竟然……”福安想起了刘三吾走时气势汹汹的模样。

    “纵是道德老臣,也好名啊……”朱标摇了摇头,却是看穿了刘三吾的本质。

    这种臣子,说他忠,他自是忠的。能力也有,学问也是精深。

    但说白了,私欲还是大过了公心。

    他效忠大明,但本质上,并不是要大明国泰民安,而是要成全自己的那一个“忠直”之名。若遇到这种牺牲自己的名声,成全朝廷的大事,便爱惜羽毛,丝毫不肯让步。

    可惜了,自己原还以为,刘三吾是个胸怀天下的真正忠臣……

    他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其实也是自己苛求了。真正不计自己,一心为公的忠臣,何其稀缺,百年难遇。似刘三吾这等只好名声,不好钱财、不徇私情的臣子,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只是,若刘三吾不愿意变更科举名次,这件事就基本陷入了死局。

    更换其他人主理科举名次……这也不是办法。一则若换下刘三吾,基本就是坐实了刘三吾科举舞弊,刘三吾乃是当世大儒,未必会有臣子冒着开罪整个儒林的风险,主导科举重判。

    朝中也没有其他人在文坛之中的威望,能够力压于他。

    若让北方官员主导,则其结果势必无法使南方诸士子心服,到时候,闹事的反而会是南方的士子们。

    “如若实在不行,只能将此事,往刺杀父皇一案攀扯了。”朱标暗暗心想,眼底已是一片冷然。

    江南豪族盘根错节,取中的那些举子之中,总能找出几个,和那卷入谋刺案的七家有些关系的。

    以谋刺案为由,将取中的进士处理几个,空出来的位置自可以将北人举子安插进去。南北举子之间的矛盾自解。

    日后,只需安排科举考官之时,注意好南北官员的搭配,莫要出现如这次一般,考官尽是南人的情况,自可以避免如今科举试一般,只有南人,没有北人的情况。

    嗯?等等……

    朱标觉察到了一丝不对的地方。

    “这次恩科的考官,实际上是由父皇所指定。”

    “五弟他也曾对父皇说过南北榜案,父皇是知道这件事的。”

    “那么,父皇为什么要继续安排刘三吾作为主考官?甚至,仍旧为恩科安排了南人主考,没有安排进一个北人。”

    “殿下?”见朱标怔住了,福安有些担心的询问道。

    “传宋忠!”朱标道。

    少倾宋忠到了,朱标开门见山,问宋忠道:

    “西安那边,可有父皇的传书?”

    “禀陛下,并未收到太上皇陛下的传书……”宋忠愣了愣,老老实实的回禀道。

    朱标想了一想,又问道:“西安那边,可有传来什么动向?”

    宋忠想了想,回答道:“闻说,周王殿下欲要在西安创设学堂,准允平民百姓幼童免费蒙学。”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