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7章 生命一号研制起航  重生2008:我阅读能赚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果寿命增加,脑子一样不灵活,生活不能自理,那长寿也是一种痛苦呀,还不如早死早摆脱痛苦。”
    “生命一号能减缓大部分疾病,但很难改善大脑细胞寿命。”
    沐阳越了解生命一号的作用越震惊。
    人体的细胞众多,各自的生活周期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比较短,人体内的细胞的代谢周期各不相同,同时,由于年龄的不同,性别的不同,细胞的代谢周期也是不同的。
    那些活不过一周的细胞挺多的,比如小肠的上皮细胞更新周期约为3-6天,蝌D在某些部位的寿命也是三五天时间。
    血细胞中,红细胞寿命是120天;
    而脑神经细胞,却是不再生细胞。
    所以说,生命一号能改变其它部位的细胞寿命,但很难改变大脑神经细胞。
    第二天,
    沐阳又抽空到星海大厦105层,这一层面积有两千平方,每一间房间都有数百平方米。
    在一个房间内,已经有试管操作平台。
    沐阳已经把移液操作技能和细胞制片技能都提升到LV7。
    移液实验对动手能力要求极高,可不是像高中化学实验那样仅仅看试管标线测量容积,而是以滴数来计算。
    而且要保证每一滴尽量相同!
    这太难了!
    如果量化的话,那应该就是细胞数量,用体积来测量已经没法测量了。
    保证一模一样的细胞数量是不可能,但在大致范围内却是可以的。
    移液管是有刻度,如果是1l的移液管,那精度就可以达到0.01l,可比滴管精准多了(有胶头,不能准确移液,一般20滴为一毫升),但差一丁点却相差很大,而且也不好操作。
    听上去很夸张,细胞那么微小,不用显微镜,根本看不见。
    每一滴不宜过多或过少,太多的话,两玻片合拢时,液体就挤出来,太少的话,也不利于观察。
    太多液体的话,能不能吸走一丁点?
    当然不行!
    首先极难操作,其次会污染,可能会引入新的杂质。
    要尽量保证一次操作完成,这也是操作的难度。
    制片的目的也是为了均匀地分布细胞,方便观察和统计。
    每一滴的细胞数量,现在已经有电子设备测量统计了,并不需要人在显微镜下去数,这种设备叫细胞计数设备,沐阳交给应祖辞的设备清单中,采购的是默克Millipore电阻法细胞计数器。
    沐阳这几天时间,就是熟练自己的动手能力。
    虽然把技能提升到LV7,但实验操作还是很生硬。
    他坐在操作台前,闭眼,抛弃杂念,让自己平静下来。
    一会后,他睁开双眼。
    在他的面前,有几个干净、干燥的单标线吸量管(移液管)和试管。
    光这两个工具,这几天就把他折腾得要命。
    光润洗清理这两种工具都要求非常苛刻。
    使用不洁净的移液管会使液体附着在管壁较多,会使实际体积与所需体积偏离较大,或引入新的杂质。
    准备好之后,开始操作。
    再次检查移液管管壁是否有水珠,OK!
    润洗移液管三遍,每一遍都很小心。
    吸取速度要快,保证吸出液体不回流,避免管内液体对带吸取液体造成稀释。
    滤纸吸干移液管尖端。
    开始吸取,
    移液管插入液面不能过深也不能过浅,过深使管壁外粘附液体较多而影响准确性。
    然后放出。
    移液管开口端紧靠接收器内壁,放开食指,让溶液沿接受器内壁流下,管内溶液流完后,保持放液状态停留15s,将移液管尖端靠接收器内壁旋转一周。
    最后移走移液管。
    沐阳操作了上百遍,感觉手熟练后,开始制片。
    液体就是自己的唾液,当然用尿液也行,血液最好。
    细胞学制片是诊断细胞学的基础,这个操作过程包括标本采集、涂片、固定、染色、封片、阅片等过程。
    每一个制片,他都测量一下细胞数量,检查自己的准确度。
    这两天下来,还是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但误差范围越来越小了。
    一个小时后,
    沐阳停止操作。
    手累,眼也累。
    他是把技能提升到LV7,但他的肌肉还需要锻炼,需要熟悉。
    如果没有开挂,要从零开始操作,那练习得很长很长时间。
    手笨的人,玩这一行根本玩不来。
    沐阳的焊接操作很厉害,双手本来就很灵巧,这才让他在两三天内很快上手。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