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2章 这是得罪陛下了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p;   从来害怕朱棣,不敢忤逆朱棣的世子,居然公然说出反对朱棣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丘福当时就听的狂喜,然后疯狂看向朱高煦,好像在说,你看你看,你大哥做死了,公然反对陛下。
    但朱高煦脸色不太好看。
    他第一时间看向现场的文官,只见文官中有很多人纷纷看向世子,有人眼中通红,似乎十分激动。
    朱高煦难得上一次朝,却见识到世子的厉害。
    而且朱高煦也知道,虽然朱棣对黄子澄、铁铉等人痛下杀手,但是之后的历史上数次公然夸赞他们。
    毕竟忠臣在所有皇帝的眼中,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值得尊敬的。
    此时的朱棣稳稳坐在宝座上,他深深的看了眼世子。
    世子说完这句话后,都不敢抬头看父亲,低着头看着自己脚,脸上的肥肉情不自禁的颤动起来。
    很明显,世子也在害怕,但却是硬着头皮说出这句话。
    知子莫若父,朱棣知道肯定有人背后在教世子这么干。
    但他也没说什么,想了想后,缓缓道:“世子仁厚,但朝廷大事,不可意气用事,朕自有主张,伱退下罢。”
    “是,父皇。”世子赶紧退回队列里。
    这会九月正热,他退回去后,伸手抹了一把,这才发现额头和脸上全是汗。
    也不知是热出来的,还是吓出来的。
    朱高煦冷眼旁观,内心也没啥太大的波动。
    世子在拉拢文官们的心,朱高煦不以为然。
    他现在对这些朝堂的尔虞我诈、阴谋诡计完全提不起兴趣,因为他知道,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什么阴谋诡计都没有用。
    将来所有的一切,他想要争取的东西,都得靠铁骑和暴力来获得。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
    当天朱棣也议了很多事情,其中建文帝已经把苏州的税赋减轻了很多,但朱棣完全推翻他的政策,重新对苏州等三地施以重税。
    大概议了有一个多时辰,这才结束早朝。
    早朝结束后,王景弘叫了几个文武的名字,这是朱棣要准备接见的。
    接见文武官员的地方就在奉天殿后面。
    留下的官员轮流在外等侯,朱高煦的名字居然也在列。
    第一个被叫进去的是纪纲。
    今天朱棣上朝晚了点,却让纪纲混在人群里,现在把纪纲叫进去,第一时间就问:“这两天你听到些什么?”
    原来朱棣有意把纪纲放在外面,让他打探消息。
    宦官们无法融入文武官员之列,但纪纲在上朝前,可以和大伙挤成一团。
    纪纲便道:“唐元年纪大了,听他和人提到想退仕,但不知真假。”
    “火真嫌家里地方太小,他又娶了两婆娘。”
    纪纲是如数家珍,把打听到事情一个个说出来。
    说到最后,道:“李远说他常年驻守北方,除了福建和广东,那都行。”
    朱棣听到李远的名字,眼中闪过一丝厌恶之色。
    李远很晚才降,原历史因为以八百精骑,千里烧粮百万石,然后又以八百骑大破南军三万,而名震天下,得到朱棣的赏识,封侯拜爵。
    但这次的历史因为有朱高煦而改变,李远早早投向朱高煦,这让朱棣对他产生了厌恶。
    靖难成功后,连个侯伯都没有给李远。
    并且,在厌恶之下,李远的能力,已经让朱棣变的忌惮,高煦的麾下当然不能有这样的猛将。
    纪纲走后,进来的是兵部尚书刘俊。
    建文时,刘俊为侍中。明成祖即位,进兵部尚书。
    因为在洪武时期,刘俊以遇事善剖决,为老朱器重,朱棣还是很了解刘俊,所以登基之后,晋升其为兵部尚书。
    朱棣问刘俊,最近武将们安排的如何了?
    刘俊早就准备好了,从袖子里摸出一叠奏表,上面都写了各武将的安排。
    当然,他也知道朱棣肯定会改,所以都是预案,最终还要让皇帝满意才行。
    其中朱高煦的部将徐祥因为年纪最大,这会已经有七十岁,所以没有安排,只是署了个左军都督同知,让其坐镇京师五军都督府中枢。
    李远的安排是署中军都督佥事,驻守宣府重镇。
    宣府是大明边关重镇,原历史朱棣也很器重李远,所以让李远和郑亨两员靖难功臣,一起驻守,以李远为主将。
    兵部给徐祥和李远的安排都和原历史一模一样。
    但现在形势不同了,朱棣看过后,也没说什么,先起身,转身看向身后的墙上。
    刘俊抬头看去,朱棣身后墙上有幅简易的大明全国地图。
    朱棣看了片刻,叭,把手点了点其中两个地方:“让徐祥去福建,让李远去广东。”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